太室拱四岳,洪河落九天。
山川久不神,萧条六十年。
赤兔奔啸月,紫鸾翔礼山。
屹如瞻二华,可望不可攀。
豪气带湖海,微言参闽关。
同工而异曲,枘凿谁方圆。
渔洋老尚书,今之欧阳韩。
渊云皆后起,咳唾分媸妍。
喟然称二子,何李崛后先。
联镳复对宇,此事古所难。
一顾遇伯乐,驽马心亦安。
勿嫌屈指吝,雅欲别萧兰。
如何千虑失,厕我二子间。
左提与右挈,鼎足峙中原。
汝坟两舍迩,哲匠愧比肩。
吹竽滥南郭,贻笑固其端。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高启所作,描绘了作者对友人阮亭寄来的书信的感怀。

我们来看第一句:“得新城王阮亭书”。新城王指的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梅里。阮亭是他的号。信中提及的“四岳”是指太室山,而“二华”则指的是嵩山和华山。这里用“四岳”来比喻阮元的学识渊博,用“二华”来比喻他的品德崇高。同时,“赤兔奔啸月,紫鸾翔礼山”两句则是形容阮元的才气横溢,如同赤兔马奔腾在月光下,紫鸾鸟翱翔在山间。这里的“赤兔”和“紫鸾”都是古代传说中的祥瑞之兽,代表着尊贵和美好。

第二句“山川久不神,萧条六十年。”则表达了对友人阮亭书信中的感慨。这里的“山川久不神”意味着山河大地失去了往日的神韵,而“萧条六十年”则暗示了国家历经沧桑,民不聊生的局面。这句诗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忧虑。

第三句“豪气带湖海,微言参闽关。”则是对阮亭书信中的赞美。“豪气带湖海”意指阮亭的气魄如海般宽广,“微言参闽关”则是说他的言论深刻而精辟,如同福建关隘一般难以逾越。这句诗赞扬了阮亭的才华和智慧。

第四句到第八句则是对阮亭书信内容的进一步展开。其中涉及了阮元的历史地位、成就以及与同代人的比较等方面。如“渔洋老尚书”指的就是阮元,“今之欧阳韩”则是指当代的欧阳修和韩愈两位文坛巨匠。这些内容展现了阮元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他与同代文人的比较。

第九句“同工而异曲,枘凿谁方圆。”则是对阮元书法艺术的评价。这里的“同工”是指技艺相当,“异曲”则表示风格不同。“枘凿”原指木工用的榫头,这里比喻人的行为准则。这句话表达了对于阮元书法艺术独特风格的欣赏。

第十句“联镳复对宇,此事古所难。”则是指阮元与朋友并肩而行,共同面对困难的情景。这里的“联镳”原指两匹马并排行走,比喻一起行动,“对宇”则是指面对困难或挑战。这句话表达了对于阮元团结互助精神的赞美。

第十一句“一顾遇伯乐,驽马心亦安。”则是指阮元赏识并提拔了作者自己,使得作者感到安心愉悦。这里的“一顾遇伯乐”出自《战国策·齐策》,原指伯乐相马的故事,后来用来比喻知人之明。这句话表达了对于阮元慧眼识才的赞赏。

第十二句“勿嫌屈指吝,雅欲别萧兰。”则是对阮元书信中的感谢之情。这里的“屈指”原指手指弯曲的样子,比喻时间流逝迅速,“吝”则是指吝啬。这句话表达了对于阮元慷慨资助的感激之情。同时,“雅欲别萧兰”则是指想要告别朋友,分别离去。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不舍。

最后一句“如何千虑失,厕我二子间。”则是对自己处境的无奈感叹。这里的“千虑”原指多次考虑,“失”则是指失误或失败。这句话表达了对于自己遭遇不幸的感慨。同时,“厕我二子间”则是指身处困境之中,无法自拔。这句话表达了对于自己处境的无奈和无助。

这首诗通过描写阮元书信的内容和表达方式,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和珍惜。同时,通过对比阮元的才华和成就以及对同代文人的赞美,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历史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