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雨岩初霁,琴溪渡几深。
仙人何处所,遗迹此招寻。
明月有来去,白云无古今。
殷勤探洞口,沆瀣与谁斟。
【注释】
隐雨岩:《太平寰宇记》卷一五九《福州府·长乐县》,在县南二十里。宋时有隐士居之,因以为号。初霁:开始放晴。琴溪:地名。渡几深:渡口有几处深水。仙人何处所:仙人居住的地方在哪里?遗迹此招寻:这里寻找仙人留下的遗迹。明月有来去:月亮从东方升起又向西落下。白云无古今:白云没有古今之分。沆瀣:露名。古人认为人饮了露水可延年益寿,故称酒为沆瀣。与谁斟:和谁共饮呢?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福州城东南的隐雨岩游览所见。首句写雨后天晴后,琴溪渡口有几处深水。“琴”,指琴溪。“溪”即溪水。“渡几深”,是说渡口有几处水深。次句写在隐雨岩寻觅仙人遗迹。“仙人何处所”,是说仙人居住的地方在哪里。“遗迹此招寻”,是说在这里寻找仙人留下的遗迹。第三、四句写诗人对明月和白云的遐想。“明月”,指明亮的月光。《太平寰宇记》卷一五九《福州府·长乐县》:“隐雨岩,在县南二十里,宋时有隐士居之,因以为号。”《元史·地理志》也说:“隐雨岩,在今长乐县南二十里。”所以,这里的“明月”是指明亮的月光。“有来去”,是说月亮从东方出现,又向西方消逝。“白云”,指天上的白云。“无古今”,是说白云没有古今之分。第五、六句写诗人对月下饮酒的遐想。“殷勤探洞口”,是说热情地探索洞口。“沆瀣”,“露名”。古人认为人饮了露水可延年益寿,故称酒为沆瀣。“与谁斟”,是说和谁一起喝这清冽的露水呢?末两句写诗人在山间漫步时的感慨。“明月有来去”,是说月亮从东方升起又向西方消逝。“白云无古今”,是说天上的白云没有古今之分。诗人以明月、白云作比喻,抒发了自己人生短暂、世事无常、功成名就后的虚无感。
全诗以“隐雨岩”、“琴溪”、“明月”、“白云”作线索,将游历隐雨岩、探寻仙人遗迹、赏玩明月、观察白云等景物有机地结合起来,写出诗人游历中的所见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