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佞佛,及于骨。然顶焚指,意在获福。谓可不死邪,佛如不死那得骨?
【注释】佞:谄媚,讨好。骨:指佛骨。焚:烧掉。意:心思。谓:说。不死:不得长寿。
译文:想奉迎佛教,却烧了佛的手指,其用心在于得到福分。说是可以长生不死,佛若真能永生那会有佛骨?
赏析:这首诗讽刺那些崇信佛教之徒,他们烧指求佛是为了求得长寿和福分,其实佛是永生的,哪有骨头来奉献呢?作者用反问的语气讽刺了这种迷信行为,表达了对这种行为的不满。
欲佞佛,及于骨。然顶焚指,意在获福。谓可不死邪,佛如不死那得骨?
【注释】佞:谄媚,讨好。骨:指佛骨。焚:烧掉。意:心思。谓:说。不死:不得长寿。
译文:想奉迎佛教,却烧了佛的手指,其用心在于得到福分。说是可以长生不死,佛若真能永生那会有佛骨?
赏析:这首诗讽刺那些崇信佛教之徒,他们烧指求佛是为了求得长寿和福分,其实佛是永生的,哪有骨头来奉献呢?作者用反问的语气讽刺了这种迷信行为,表达了对这种行为的不满。
昭王拥彗已尘埃,黄金台 昭王已经去世,留下了一片废墟。 碣石宫前尽草莱,伏枥有心防虎视 在碣石宫的遗址,长满了草和野菜,我内心充满了警惕和防备,防止虎视眈眈的侵略者。 按图何地索龙媒,空闻易水千金价,早见咸阳万骑来 按照古代地图寻找龙脉,却只是听到易水边有价值千金的宝剑,早知道会有成千上万的军队前来攻打。 满目霜笳悲马角,黄云落日照荒台 放眼望去,只有寒风中的战马,哀鸣着奔向远方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词,结合题目要求进行赏析。“杂兴”是乐府古辞,内容多是描写社会现实的诗篇,《杂兴三首》就是其中的三首。这组作品写于唐玄宗天宝初年,诗人目睹安史之乱后长安城中的荒凉景象,抒发了忧国忧民之情。《杂兴三首·其二》中“辽东夸白豕”指的是在辽东地区饲养白猪,因为其肉质优良而闻名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夜宿刘将军园亭: 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在刘将军的园亭中过夜的情景。这里的“园亭”是指一个供人休憩和赏景的地方,而“夜宿”则表达了一种静夜中的休息或聚会。 2. 建纛江东久: “建纛”指的是树立旗帜作为标志,这里可能是指在某个地方树立了象征性的旗帜或者标识,表示长久以来在此地的存在或活动。“江东”通常指长江以南的地区,也常用来泛指江南一带
青青岭上柏,移植廊庙间。 注释:岭上的柏树,移植到了朝廷的廊房和庙堂之间。 译文:那岭上青青的古柏,如今移植到了朝廷里,成为了宫殿廊房和庙堂之间的一员。 但能守清操,所至皆深山。 注释:只要坚守自己的清廉之志,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是深山密林之地。 译文:只要坚守自己的清廉之志,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是深山密林之地。 疏水卿足乐,逢迎耻厚颜。 注释:在清澈流淌的小溪边,我找到了快乐
【注释】: 1. 云台:汉代画像石,多刻汉画功臣像,其中最著名的是霍去病、卫青等。 2. 画:指《云台二十八将图》。 3. 黜椒房:罢黜后宫,即废除后妃制度。 4. 麒麟阁:汉武帝为表彰功臣而设的铜像陈列处,在今陕西扶风县东。 5. 将军光:以将军之荣光照后世。 【赏析】: 这是一首借颂汉代名将功业来抒发感慨的诗。首句“云台画”,点明题旨。次句写废黜后妃之事:“椒房庸何伤?”意思是说:罢黜后宫
【注释】 1. 铜雀台:三国魏武帝曹操所建。在河南省临漳县西南邺城西北,即邺都。 2. 分香履:指曹操的妃子甄氏,她曾为曹操制一双金凤玉蝉履,并刻上“金步摇”,以象征她的高贵身份和地位。 3. 一代雄风长已矣:指曹操一生的英名已经消逝。 4. 台上月明,台下流水。:意思是站在台上可以看到天上明亮的月亮;而台下却有潺潺的流水声。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逝去英雄的怀念之情
【注释】佞:谄媚,讨好。骨:指佛骨。焚:烧掉。意:心思。谓:说。不死:不得长寿。 译文:想奉迎佛教,却烧了佛的手指,其用心在于得到福分。说是可以长生不死,佛若真能永生那会有佛骨? 赏析:这首诗讽刺那些崇信佛教之徒,他们烧指求佛是为了求得长寿和福分,其实佛是永生的,哪有骨头来奉献呢?作者用反问的语气讽刺了这种迷信行为,表达了对这种行为的不满
诗句:仗剑从戎去,堂留绿野虚。 注释:手持利剑跟随军队出征,将军的府邸却只剩下一片空旷的田野。 译文:我手持利剑随军征战,将军的府邸却空无一人。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战争中的无奈和失落。“仗剑从戎去”展示了诗人随军出征的决心和勇气,“堂留绿野虚”则描绘了战争过后的荒凉景象,体现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遗憾。整首诗通过对比战争前后的景象,深刻地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的渴望
【注释】 1. 铜雀台:三国魏武帝曹操所建。在河南省临漳县西南邺城西北,即邺都。 2. 分香履:指曹操的妃子甄氏,她曾为曹操制一双金凤玉蝉履,并刻上“金步摇”,以象征她的高贵身份和地位。 3. 一代雄风长已矣:指曹操一生的英名已经消逝。 4. 台上月明,台下流水。:意思是站在台上可以看到天上明亮的月亮;而台下却有潺潺的流水声。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逝去英雄的怀念之情
【注释】: 1. 云台:汉代画像石,多刻汉画功臣像,其中最著名的是霍去病、卫青等。 2. 画:指《云台二十八将图》。 3. 黜椒房:罢黜后宫,即废除后妃制度。 4. 麒麟阁:汉武帝为表彰功臣而设的铜像陈列处,在今陕西扶风县东。 5. 将军光:以将军之荣光照后世。 【赏析】: 这是一首借颂汉代名将功业来抒发感慨的诗。首句“云台画”,点明题旨。次句写废黜后妃之事:“椒房庸何伤?”意思是说:罢黜后宫
诗句:仗剑从戎去,堂留绿野虚。 注释:手持利剑跟随军队出征,将军的府邸却只剩下一片空旷的田野。 译文:我手持利剑随军征战,将军的府邸却空无一人。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战争中的无奈和失落。“仗剑从戎去”展示了诗人随军出征的决心和勇气,“堂留绿野虚”则描绘了战争过后的荒凉景象,体现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遗憾。整首诗通过对比战争前后的景象,深刻地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的渴望
青青岭上柏,移植廊庙间。 注释:岭上的柏树,移植到了朝廷的廊房和庙堂之间。 译文:那岭上青青的古柏,如今移植到了朝廷里,成为了宫殿廊房和庙堂之间的一员。 但能守清操,所至皆深山。 注释:只要坚守自己的清廉之志,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是深山密林之地。 译文:只要坚守自己的清廉之志,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是深山密林之地。 疏水卿足乐,逢迎耻厚颜。 注释:在清澈流淌的小溪边,我找到了快乐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词,结合题目要求进行赏析。“杂兴”是乐府古辞,内容多是描写社会现实的诗篇,《杂兴三首》就是其中的三首。这组作品写于唐玄宗天宝初年,诗人目睹安史之乱后长安城中的荒凉景象,抒发了忧国忧民之情。《杂兴三首·其二》中“辽东夸白豕”指的是在辽东地区饲养白猪,因为其肉质优良而闻名
【注释】: - 已听斯人去:已经听到了这个人的离去。斯人,这里指张次珊。 - 时危当奈何:时局危急,我该怎么办? - 三年同白社:过去三年里,我们一起参加了白社。 - 六月渡黄河:六月份渡过黄河。 - 关程远:关中的路途遥远。 - 惊蝉驿路多:在驿站的路上听到惊蝉的声音,形容道路险峻、曲折。 - 合眼是兵戈:闭上眼睛就是战争。 - 译文:你离开了,我怎么办?时局危险,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