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碛千里平不颇,阴山雪流为众河。
土人知风不知雨,亢旱不死田中禾。
三伏浓阴偶一见,或飘点滴无滂沱。
今年六月忽大霈,天公有意脱臼窠。
云雷之师赴新令,向所未到初经过。
霹雳一声聊小试,乱啼儿女惊翁婆。
虽然挥洒无半刻,墙津屋润庭生波。
须臾云散皎日出,绿杨高柳新枝柯。
天清地旷静氛翳,平沙贴地无坑窝。
人言两随使君至,洗涤戈壁除烦苛。
此言孟浪不足道,少见多怪讹传讹。
皇王德化近及远,穷荒渐喜阴阳和。
岂有人烟富生聚,可无雨露销沉疴。
贪天之功圣所弃,慎无出口高明诃。
注释:
- 大碛千里平不颇,阴山雪流为众河。
- 土人知风不知雨,亢旱不死田中禾。
- 三伏浓阴偶一见,或飘点滴无滂沱。
- 今年六月忽大霈,天公有意脱臼窠。
- 云雷之师赴新令,向所未到初经过。
- 霹雳一声聊小试,乱啼儿女惊翁婆。
- 虽然挥洒无半刻,墙津屋润庭生波。
- 须臾云散皎日出,绿杨高柳新枝柯。
- 天清地旷静氛翳,平沙贴地无坑窝。
- 人言两随使君至,洗涤戈壁除烦苛。
- 此言孟浪不足道,少见多怪讹传讹。
- 皇王德化近及远,穷荒渐喜阴阳和。
- 岂有人烟富生聚,可无雨露销沉疴。
- 贪天之功圣所弃,慎无出口高明诃。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叹自然现象的抒情诗。诗中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首句“大碛千里平不颇”,描绘了辽阔的沙漠景象,给人一种平静、宽广的感觉。这里的“碛”指的是沙漠,而“平不颇”则表示沙漠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平坦的印象。
第二句“阴山雪流为众河”,将目光转向了山脉,描述了雪水汇入河流的景象。这里的“阴山”指的是阴山山脉,而“雪流为众河”则描绘了雪水汇聚成河的壮观画面。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自然现象的变化。例如,第三句“土人知风不知雨,亢旱不死田中禾”,讲述了农民们虽然知道风的存在,却不知道雨水的到来,导致庄稼枯萎的现象。第四句“三伏浓阴偶一见,或飘点滴无滂沱”,则是对夏日暴雨的描写,尽管偶尔会有大雨,但往往只是零星小雨,不足以带来充沛的雨水。
到了第五句,“今年六月忽大霈”,则迎来了一场罕见的大雨,给干旱的土地带来了生机。第六句“天公有意脱臼窠”,则形象地比喻了这场大雨的神奇效果,仿佛是天公特意为之。最后两句“云雷之师赴新令,向所未到初经过”则进一步描绘了大雨带来的积极影响,云和雷作为大自然的力量,帮助人们摆脱困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和对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