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莽平沙卷大荒,当年圣武定全羌。
汉家佗尉蛮夷长,唐代浑瑊异姓王。
册谱球刀诒法物,图开日月近宸光。
兴源待里尊藏处,犹见河山带砺长。

【注释】

莽莽:辽阔。大荒:原野,荒地。当年:指唐代安史之乱时期,即公元756年。圣武:指唐太宗李世民,当时他正在平定叛乱。全羌:指平定了吐蕃(今藏族)的叛乱。佗尉:指唐初大将李靖(字药师)。浑瑊:唐代名将,封为浑河郡王。法物:古代用玉或铜制作的祭祀用的礼器。图开:指绘制的《日月图》。河山:这里指国家疆土。带砺:指佩带的刀和磨刀石,比喻国土。长:坚固不动摇。

【译文】

茫茫沙漠卷起了广阔的原野,当年唐太宗平定了吐蕃的叛乱。唐朝时李靖被封为大将军,唐朝浑河王,是唐朝的异姓王。唐朝人把祭祀用的礼器称为“法物”,唐朝人画的《日月图》献给皇帝,皇帝赐给大臣们。兴源县有个地方叫“待里”,“尊藏”是说这个地方很尊贵。兴源县一带还是大唐帝国疆土的一部分,至今山河依然,国力犹存。

【赏析】

此诗写于公元840年,时在长安。诗人以“塞上”为题,意在赞颂唐玄宗时期的武功与文治,并以此抒发自己的抱负。诗中歌颂唐太宗的武功、李靖的智勇、浑瑊的功勋,并称颂唐皇对功臣的厚爱。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

首联写唐玄宗平定吐蕃叛乱的武功和唐太宗的文治。颔联赞美李靖的智勇,浑瑊的功勋,以及朝廷对他们的重用和厚爱。颈联赞扬唐皇对他们的厚爱,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

尾联则点明主题,表达自己希望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愿望。整首诗充满了爱国热情,表现出诗人的远大志向和坚定信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