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尽边愁天地宽,奇怀不减且为欢。
无端笑傲偏宜酒,如此疏狂岂称官。
风定蝉声摇草树,夜深萤火乱杯盘。
临流颇忆渔洋语,拟带笭箵与世看。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扫尽边愁天地宽,奇怀不减且为欢。

  • 第一句“扫尽边愁天地宽”,表达了诗人在面对边境之忧时心境开阔,忧愁被扫除干净,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宽广无垠。这里的“边愁”指的是国事、家事等带来的忧虑和压力,而“天地宽”则表达了诗人胸怀坦荡,能够超越这些烦恼,感受到生活的宽广和广阔。

无端笑傲偏宜酒,如此疏狂岂称官。

  • 第二句“无端笑傲偏宜酒”,描绘了诗人无拘无束、潇洒自如的性格特点。这里的“笑傲”可以理解为对世事的超然和洒脱态度,诗人通过饮酒来表达这种不受羁绊、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而“疏狂”则强调了诗人不拘小节、豪放不羁的个性,这与他官职的身份似乎并不相称。

风定蝉声摇草树,夜深萤火乱杯盘。

  • 第三句“风定蝉声摇草树”,描写了夜晚宁静的景象。当风吹过树叶时,发出沙沙的声音,仿佛能听到蝉鸣。这个场景给人一种静谧、安详的感觉,与诗人内心的平静相对应。

第四句“夜深萤火乱杯盘”,则描绘了夜晚的热闹景象。萤火虫在夜空中闪烁,与酒杯上的火光相互映照,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这个场景既展现了夜晚的美丽,又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热闹和活跃。

临流颇忆渔洋语,拟带笭箵与世看。

  • 最后一句“临流颇忆渔洋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张商英的思念之情。张商英(1045—1123),字西垣,号渔洋,北宋文学家、史学家,黄庭坚曾向他学习古文。这句诗中的“渔洋语”可能是指张商英的诗词或文论等作品,诗人回忆与张商英的交往,并计划带着他的书信和诗文去见识世间的繁华。

赏析:
这首诗是黄庭坚对自己心境的描述,他通过描绘边愁、笑傲、酒意、草树、萤火等自然景物,表达了自己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对世俗生活的淡然处之。诗句简洁明快,富有生活气息,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思。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抒发了诗人对于人生、社会、自然的独特见解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