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吟残世已遥,孤亭寂寂草萧萧。
秋随天上卿云到,人共山中旧雨招。
拨藓细寻墙角字,惜花深立藕边桥。
他年谁作沧浪长,词客风流问六朝。
诗句原文如下:
六一吟残世已遥,孤亭寂寂草萧萧。
秋随天上卿云到,人共山中旧雨招。
拨藓细寻墙角字,惜花深立藕边桥。
他年谁作沧浪长,词客风流问六朝。
接下来将详细探讨每一句的含义和背景:
- 六一吟残世已遥: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思考和创作后,对世事的感慨与思考。”六一吟”指的是唐代文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离离原上草”,而“世已遥”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代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 孤亭寂寂草萧萧:此句描绘了一个荒凉的场景,孤独的亭子周围只有萧瑟的草木,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这种景象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无奈。
- 秋随天上卿云到:这里的“秋”可能暗指诗人所处时代或社会的状况。而“天上卿云”则象征着高贵、荣耀或者权力的象征,暗示了诗人对这些元素的追求或向往。同时,“人共山中旧雨招”进一步强调了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诗人对这种关系的深刻感悟。
- 拨藓细寻墙角字: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通过仔细地寻找墙壁角落上的字迹,诗人可能在寻找历史的线索,或是在思考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种对过去的珍视和对文化传统的尊重,是诗人对古代文明的一种敬意和怀念之情。
- 惜花深立藕边桥: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荷花盛开时,诗人站在荷叶旁边的小桥上,深深地欣赏着这美景。这种对自然的热爱和欣赏,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 他年谁作沧浪长,词客风流问六朝:最后两句是对未来的展望和对历史的回顾。诗人在询问未来谁会继承和发扬这种文化传统,同时也对历史上的文人墨客表示了敬意和怀念。这里的“沧浪长”可以理解为一种持久的影响力或影响力,而“问六朝”则可能是在提及历史上的六朝时期,即东晋、宋、齐、梁、陈等朝代,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学艺术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
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更蕴含了对历史、文化和社会现象的深入思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历史和文化的回顾,诗人展现了自己对生活、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