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袈桥上水松牌,白石登登雁齿阶。
曾记小时明月夜,踏歌连臂竹邻街。
诗句释义与赏析:
藉袈桥上水松牌:“藉袈”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寺庙的僧人,因为“袈裟”通常与出家人相关。而桥上的“水松牌”,则可能是指寺庙中供奉的佛像或神像,用以镇水的松木牌匾。整体上,这一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庄重的寺庙景象。
白石登登雁齿阶:“白石”可能指的是寺庙的台阶由白石铺成,而“雁齿”则形容台阶的形状像大雁的牙齿一样整齐划一,给人一种坚固而有序的感觉。
曾记小时明月夜:这里回忆的是童年时候的月亮之夜,可能充满了对那个时刻的回忆和怀念。
踏歌连臂竹邻街:“踏歌”指边走边唱歌,表现出欢快的气氛。而“连臂”则形象地描绘了孩童们手拉手一起唱歌的场景,显得非常温馨可爱。最后一句“竹邻街”则可能是指在小巷旁边种着竹子的街道,这样的环境增添了一份清幽和宁静。
译文:
在寺院的僧房之上,水松牌静静地矗立在那里;
白石台阶如同雁的齿一般整齐,显得庄严又神圣。
曾记得小时候的那个月光夜晚,我与朋友们手牵手,欢歌笑语;
那时的我们,在小巷旁的竹叶间穿梭,享受着无忧无虑的快乐。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童年时光的诗歌,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儿时的生活环境和心情状态。诗中的寺庙、月光、白石台阶等元素都富有象征意味,反映了一种超脱和宁静的生活态度。通过对童年美好记忆的追忆,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留恋以及对纯真生活的向往。整体上,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表达怀旧情绪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