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王台废只空墩,翁子坟荒有墓门。
舍宅尚传裴相国,移家曾住赵工孙。
注释:
野王台废弃后只剩下了空墩,翁子坟荒芜有墓门。
舍宅仍然保留着裴相国,移家曾经居住在赵工孙。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诗人在感叹历史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前人生活的怀念。
首句“野王台废只空墩”,描写了野王台的废弃和空无一人的情景。野王台曾是南宋名将宗泽的办公之所,后来被废弃,只剩下一个空荡荡的墩子。这里的“野王”指的是地名,而“台”则是指建筑物。诗人用“空墩”一词,形象地描绘出了野王台的荒凉景象。
接下来两句“翁子坟荒有墓门,舍宅尚传裴相国”,“翁子坟荒”指的是翁子家的坟墓已经荒芜不堪,而“有墓门”则说明坟墓尚存,只是荒废了。这两句诗通过描述翁子家的坟墓,引出了诗人对于前人生活的回忆。诗人在这里提到“裴相国”,是因为裴姓是翁子家的姓氏,而裴相国则是历史上的一位名人,这里可能是诗人为了引出下文而故意提到的。然而,由于诗句中的“舍宅尚传裴相国”与下一句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所以这里的“舍宅”可能并非指翁子的住宅,而是另有所指。
最后两句“移家曾住赵工孙,舍宅尚传裴相国”,“曾住赵工孙”指的是诗人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即赵工孙这个地方。而“舍宅尚传裴相国”则是说翁子的住宅仍然保留着裴相国的名声。这两句诗再次强调了翁子的家族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
这首诗通过对野王台、翁子坟等历史遗迹的描写,以及翁子家族的传说,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变迁和人物的兴衰荣辱。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对历史的感慨和对前人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