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岛树自敷荣,根浸沧溟荫愈清。
高干排云涵蜃气,疏枝漏月送猿声。
寔殊华夏何曾见,种别图经不解名。
极目遥天青未了,长年迢递送人行。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描述了海边岛树上的树木在海风和阳光的滋养下茁壮成长,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译文、关键词注释和赏析:

冈山树色
冈山:指的是位于山丘上的树林,通常指高大的树木。
树色:指树木的颜色或景象。

译文:
海边的岛上树木自生自长,根浸入海水深处,荫盖更显清澈。
高干耸立云中,仿佛含着蜃气,疏落的树枝透过月光,送走了猿猴的叫声。
虽然华夏大地上从未见过如此不同的景象,但在《图经》等书籍中也未曾提及过。
极目远眺,那片天幕依旧那么青翠,绵延无尽,年复一年地延伸到天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海滨岛上树木的自然美景。首句“海边岛树自敷荣”,描绘了岛上树木生长旺盛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生机。

接下来的诗句通过对比来强调岛上树木的独特之处:“根浸沧溟荫愈清”,“高干排云涵蜃气”,“疏枝漏月送猿声”。这些诗句通过使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岛上树木与普通树木不同的特质。其中,“沧溟”指的是深广的海水,“蜃气”是一种幻影,用来形容天空中的奇异气象。而“猿声”则是通过想象的声音,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

诗的最后一句“寔殊华夏何曾见,种别图经不解名。”则将视角转向了人类对自然的理解和认识。这里的“寔殊华夏”意味着这种特殊的景色是华夏地区所未曾见过的,而“种别图经”则暗示了《图经》这类古代书籍中可能没有记载过这样的自然景观。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未知事物的好奇和敬畏之情。

最后一句“极目遥天青未了,长年迢递送人行”,则是全诗的总结。这句诗通过“极目遥天”和“长年迢递”两个意象来表达诗人对于远方和时间的感慨。这里的“青未了”可以理解为天空的色彩永远都是那么的蓝,而“长年迢递送人行”则暗示了无论何时何地,总有行人经过这里,传递着时间和文化的延续。

这首诗通过对海边岛树的描述,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同时也表达了对未知和永恒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