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山邑右辅,百里见尻骨。
狰状类孤罴,修脚踏涨渤。
兹地萃舟航,宄黠时出没。
道乾昔败衄,袽船渍番血。
谁为覼缕传,毋乃涉荒忽。
森森朴𣙙材,营伍樵苏窟。
代期三年瓜,口粮随月拨。
猛性阚虎哮,赖此朝夕活。
居民慑乳羊,腰镰不敢越。
将军巡哨堡,清笳暮幽咽。

诗解

第一句:打鼓山,鼓山是地名,位于右辅位置,百里之内可以见到山的骨骼。

释义与注释:

  • “鼓”在这里可能是“古”或“旧”的意思,表示一个曾经存在过的地方。
  • “山邑”指的是古代的城镇或者村落,“右辅”则意味着在地理上的重要位置。
  • “百里见尻骨”形容山的轮廓清晰,就像千里之外都能看到其骨骼一般。

第二句:狰状类孤罴,修脚踏涨渤。

释义与注释:

  • “狰”通常指凶猛的样子,“类孤罴”则可能是指山的形状像极了野猪。
  • “修脚踏涨渤”中的“修脚”可能指山的形态,而“涨渤”则可能是指水波。

第三句:兹地萃舟航,宄黠时出没。

释义与注释:

  • “茨地”指这片土地或水域。
  • “萃舟航”描述了船只聚集在此地的场景。
  • “宄黠”可能指狡猾或难以捉摸,“出没”描述了船只时隐时现的情况。

第四句:道乾昔败衄,袽船渍番血。

释义与注释:

  • “道乾”可能指的是道路或桥梁。
  • “败衄”描述的是失败和挫折。
  • “袽船”是一种用于运输的简陋船只。
  • “渍”是浸湿的意思,“番血”则可能是指血液。

第五至第八句:描述了居民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的生存状态。

这些诗句主要表达了居民因猛兽的威胁而在生活上的困境,如被猛兽恐吓,不得不时刻警惕,甚至不敢离开家门。猛兽的存在使得他们的生活充满了危险,但他们也因为这种环境而学会了生存之道。

第九句:谁为覼缕传,毋乃涉荒忽。

释义与注释:

  • “覼缕”可能是指线索或指引。
  • “勿乃”相当于“岂不是”。
  • “涉荒忽”意味着深入危险的境地。

第十句:森森朴𣙙材,营伍樵苏窟。

释义与注释:

  • “森森”形容树木茂密的样子。
  • “朴𣙙材”可能指的是粗犷的木材。
  • “营伍樵苏窟”描述了军营或营地的入口。

最后两句:代期三年瓜,口粮随月拨。

释义与注释:

  • “代期”可能是指时间期限或任务期限。
  • “三年瓜”可能是指三年一次的收获。
  • “口粮随月拨”描述了粮食分配的情况。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打鼓山及其周边环境,展示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状态和他们面对的自然挑战。从猛兽的威胁到艰苦的生存条件,诗人通过生动的意象和详细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紧张而真实的生活画卷。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自然力量和人类智慧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