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雨微云淡,高天片月明。
影移花径乱,凉觉葛衣轻。
千里一轮共,中宵百感生。
愿言歌窈窕,沧海若为情。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在江宁任上。“六月十五夜”,即端午节。端午之夜,月明风清,是赏月吟诗的最佳时机。作者以“过雨微云淡,高天片月明”起句,描写了端午之夜的景色。首句点出了时间、天气、环境,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次二句写景,写景中又暗含了对屈原的追怀和同情。“高天片月明”一句,既点明了时间(端午),又点明了天气(晴朗)。“过雨”,说明此时不是阴天的夜晚。“微云”,说明月亮没有被云遮掩住。“淡”,说明雨后天空很晴。“高天”,即夜空,这里指天上的月。“片月明”三字,用得极其贴切、形象。月光如一片银盘,明亮地悬在空中。这一句是说:经过一场细雨,天空的云彩已经散去,高高的夜空中只有一轮明亮的月亮。“高天”二字,不仅说明了月亮的位置,更暗示出作者此时的心境——胸怀开阔,志向远大。“高天”二字还隐含了对屈原的追忆——当年屈原正是在高高的楚天之上,面对黑暗的政治现实,发出了惊天动地的悲歌。“过雨微云淡”三句,既是实写,又带有诗人的感情色彩,表现出了诗人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第三联,承前启后,由自然景色联想到人事感慨。“影移花径乱”,写月光照到花丛中,使得花影摇曳,仿佛在花间穿行;同时,也写出了月光的柔和、美丽。“凉觉葛衣轻”,是说由于月光的照耀,使人感到十分凉爽;而当看到自己穿着的衣服被月光映照得轻薄透明时,就会产生一种愉悦的感觉。

尾联,写诗人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千里一轮共”,意思是说,无论身在何方,抬头仰望同一片天空中的明月,都能感受到其存在。“中宵百感生”四字,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感情。诗人在中秋之夜,面对皎洁的月光,心中涌现出许多复杂的感情:有对亲人的思念,有对国家的忧虑,有对理想的追求……这些感情都是那么强烈、真挚,让人难以忘怀。因此,当诗人看到明月时,就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共鸣,觉得自己与明月之间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这种联系,就像是一条看不见的纽带,将诗人与天地万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尾联最后两句更是表达了诗人对明月的无限向往。“愿言歌窈窕,沧海若为情。”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像《诗经》中的《关雎》一样,唱出优美的歌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当他看到大海时,就会想到自己的情感就像那无边无际的大海一样浩渺无尽。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明月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也透露出他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深深眷恋。整首诗语言优美流畅,意境深远悠扬,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