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频看月,今夜动西风。
圆魄不改色,林柯振若空。
匡床无寐后,残漏苦吟中。
举似维摩诘,机锋尔许通。
【注释】
十六夜:指农历六月十七日,即七夕节。月:月亮。西风:秋天的风。圆魄:月亮。不改色:不改变颜色。林柯:树叶。匡床(kāng chuáng)无寐(mèi):指因思乡而失眠。残漏(lòu)苦吟中:点出时间是夜晚。维摩诘:梵文音译名“Vimalakirti”,意译作“净名”、“净行”。机锋:佛教用语,指佛性、佛理。尔许通:如此通达。
【译文】
入秋以来经常看月亮,今夜西风吹动着它。
明亮的月亮没有一丝改变,树叶随风摆动如同虚空。
因病在病床上睡不着觉,深夜里苦苦吟咏着古诗。
这首诗写得很像禅宗大师维摩洁,他的见解如此通达。
【赏析】
这首诗写于病中,诗人以“病”为引子,引出了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思考。首句写“入秋以来经常看月亮”,表明了作者长期关注月事,这从他的其他诗作中也可以看出。次句“今夜西风吹动着它”,则表现了月夜特有的气氛和景象,给人以美的享受。三四两句“圆魄不改色,林柯振若空”,描绘的是皓月当空,树影摇曳,一派空灵宁静的景象;“林柯振若空”,既形容了月光如水,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五六句“匡床无寐后,残漏苦吟中”,写出了诗人因思乡而失眠,深夜里苦苦吟咏着古诗的情景。七八两句“举似维摩诘,机锋尔许通”,则是诗人对《维摩诘经》的理解和感悟。诗人认为,这首诗写得很像禅宗大师维摩洁,他的见解如此通达。
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高远清朗,给人以美感享受。特别是诗中蕴含的哲理与人生感慨,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