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歌亦性灵,三复春草句。
半生走尘坱,荃乃知其故。
食饱不知饥,丝染忽失素。
所欣松菊存,烂熳得真趣。

【注释】

劳歌:劳动时唱的歌曲。三复:多次吟唱。春草句:出自曹操《短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的“葵”和“菲”,意谓春天的阳光普照大地,植物生长茂盛;而秋日的阳光斜射,植物枯萎凋谢。三复,是说反复咏诵的意思。荃(qín)乃知:语出《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意为鹿在林中吃着野苹,我宴请了贵客,弹起琴瑟吹起笙,歌声四溢。这里以鹿喻指贤人、君子,故云“荃乃知”。半生走尘坱:意谓一生奔波忙碌。荃乃知:语出《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意为鹿在林中吃着野蒿,我宴请了贵客,弹起琴瑟吹起笙,歌声四溢。这里以鹿喻指贤人、君子,故云“荃乃知”。丝染忽失素:意谓丝织物被染色后,就失去了原来的本色。比喻人一旦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就会改变原有的本性。所欣松菊存:语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意谓我所欣赏的是菊花与松树,它们都长在深山之中,不受世俗污染,保持着高洁的本性。《论语·季氏》:“不义而富且贵,于我若浮云。”意谓如果富贵而不符合义理,对我来说就像飘浮的云彩一样。烂熳得真趣:意谓畅快地得到乐趣。

【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写诗人对名利看得很淡,只愿做一名隐士。诗一开头即点明了自己的心态:“劳歌亦性灵,三复春草句。”意思是说,自己的诗歌都是出于性情,反复吟咏的是曹操《短歌行》中的名句:“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这里的“朝露”和“菲”,意谓春天的阳光普照大地,植物生长茂盛;而秋日的阳光斜射,植物枯萎凋谢。所以,诗人反复吟咏曹操的诗句,是因为他从中悟出了人生的真谛:“三复春草句。”

中间两句“半生走尘坱,荃乃知其故”,意思是说一生奔波忙碌的人,才能理解到“荃乃知”的道理。这里的“荃”,是指贤人、君子,他们能辨别是非善恶。诗人通过“荃乃知”的典故,进一步说明他对名利看得很淡,只愿做一名隐士。

最后两句“食饱不知饥,丝染忽失素”是全诗的重点。意思是说:一个人吃饱了饭不知道饥饿,就好像丝织品被染黑后,再也看不出它原来的颜色。这里的“丝染忽失素”是比喻人一旦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就会改变原有的本性。这两句是诗人的自省之词,也是他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深刻批判。

“所欣松菊存,烂熳得真趣。”意思是说我所喜爱的是松树和菊花,它们都能保持高洁的本性。这里的“烂熳得真趣”是全诗的主旨,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独立人格的愿望。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但作者用词十分简练,内涵却十分丰富。诗人通过对曹操诗句的反复吟咏,表达了他对名利看得很淡,只愿做一名隐士的思想感情;通过对人生哲理的阐述,表达了他对社会的深刻批判;通过对松菊的喜爱,表达了他对自由、独立人格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