垒巘重冈记里长,劳劳人逐马蹄忙。
新分郡邑虚城郭,旧设围场圈虎狼。
三月黍初和雨种,千条柳尚带风凉。
行踪渐抵鸡林国,却少诗篇动此乡。
注释:
垒巘重冈记里长,劳劳人逐马蹄忙。
新分郡邑虚城郭,旧设围场圈虎狼。
三月黍初和雨种,千条柳尚带风凉。
行踪渐抵鸡林国,却少诗篇动此乡。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了从通州到吉林的旅行途中所见景色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沿途的自然风光和人情风俗,表达了对旅途的感慨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第一句“垒巘重冈记里长”描述了沿途的山峦叠嶂,道路曲折漫长。“垒巘”即形容山势高峻险峻,“重冈”则指山路重重,曲折蜿蜒。这句诗通过形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艰难跋涉的氛围,为接下来的旅程增添了几分艰辛。
第二句“劳劳人逐马蹄忙”则展现了沿途人们忙碌的景象。“劳劳”意为辛勤劳累,“逐马蹄忙”则描绘出人们在赶路时奋力前行的场景。这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旅途中的辛苦和不易。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交通不便、出行艰难的实际情况。
第三句“新分郡邑虚城郭”则是对沿途城市景象的描述。“新分”意味着刚刚划分或设立,“郡邑”即城市,“虚城郭”则指这些城市尚未完全建好或繁华起来。这句诗通过描绘城市的雏形或未充分发展的状态,暗示了路途的遥远和时间的流逝。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旅途的期待和对未来的憧憬。
第四句“旧设围场圈虎狼”则是对当地自然环境的描绘。“旧设”表示曾经存在过,“围场”即打猎场所,“圈虎狼”则描绘出这些地方曾经是狩猎虎狼的场所。这句诗通过对比,揭示了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历史背景。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生态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第五句“三月黍初和雨种”则转向了对农作物生长的观察。“三月”指的是农历三月,“黍”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和雨种”则表示此时正值雨水时节,适宜播种。这句诗通过描绘农作物的生长过程,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农民们辛勤劳作的场景和他们的生活状况。
第六句“千条柳尚带风凉”则是对周围环境氛围的描绘。“千条柳”指众多柳树随风摇曳,“带风凉”则描绘出微风吹拂时的凉爽感觉。这句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感受,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第七句“行踪渐抵鸡林国”则是对目的地的展望。“鸡林国”可能是指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名字,这里用“鸡林”来比喻目的地或终点。这句诗通过展望即将到达的地方,表达了对未来旅程的期待和兴奋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最后一句“却少诗篇动此乡”则是对家乡情感的抒发。“却少”表示很少或几乎没有,“诗篇”即诗歌作品,“动此乡”则指诗歌可以触动或激发家乡的情感。这句诗通过对比和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和诗歌的魅力无法比拟的事实。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异乡游子的身份和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整首诗通过对沿途自然风光和社会环境的描绘和对家乡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旅途经历的回忆和感慨以及对家乡的深深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交通不便、旅行艰难的现实情况以及人们对自然和人文的关注和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