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见春风,曾与春风约。
明岁花开时,故山酒同酌。
息壤犹在彼,生计转落拓。
方辞庾公楼,又上滕王阁。
春风不我欺,我自食前诺。
可怜龙尾西,桃花开且落。

【注释】

九江:在今江西省。南昌:即今江西省省会南昌市。杂感:抒发各种感触。春风:指春天的风。约:约定,相约。明岁:明年。花开时:桃花开的时候。故山:故乡的山。酒同酌:饮酒共饮。息壤:神话中的泥土,可生长万物。犹在彼:还在那。生计:生活,生活状况。方辞:刚刚告别。庾公楼:晋代庾亮在建康(今江苏南京)所建的高楼。滕王阁:唐初滕王李元婴所建的楼阁。滕王阁本在大江之上,后来因战乱迁建他处。

【译文】

去年我在九江看到春风,曾与春风相约。

明年桃花盛开的时候,我与你一起喝酒畅饮。

我的家园仍在那,生活却变得潦倒不堪。

刚要离开庾亮楼,又登上滕王阁。

春风不会骗人,我仍然履行了前约。

可惜龙尾山上,桃花开了又落了。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大历元年(766)春天所作。当时,诗人正流寓江西南昌,心情郁闷,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首联两句,写自己与春风有约在先。“去年见春风”,说明诗人是在去九江途中见到春风的。这一句中,“见”字下得极好,不仅表明诗人对春风的熟悉和亲切感,也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曾与春风约”,则表明诗人与春风有约在先,而春风不负约而来。“明岁花”三句,进一步写诗人与春风相约的情景。“花开时”,点出时间是春天;“故山酒”三字,说明诗人与春风相约的地方是故乡;“酒同酌”四字,说明诗人与春风相约的活动是共同饮酒。

后四句写诗人流寓他乡、生活艰难,但仍然遵守诺言,不忘旧交。“息壤犹在彼”,意谓虽然家乡已经不存,但息壤还在,可以再生万物;“生计转落拓”,意思是尽管生活艰苦,但还可以勉强维持;“方辞庾公楼”,意谓刚离开庾亮楼;“又上滕王阁”,意谓又登上滕王阁。最后两句,写诗人对朋友的怀念,以及自己的无奈。“春风不我欺”,说明自己没有忘记朋友;但“我自食前诺”,表明自己虽然没有食言,但仍然不能忘情于朋友。最后一句,写自己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

此诗写得很有特色。全诗以“我”为第一人称,一气呵成,毫无雕琢的痕迹,充分地体现了李白诗歌豪放洒脱的特色。诗中运用了不少典故,例如“息壤犹在彼”用的是神话传说,“庾公楼”用的是历史故事等,这些都使得诗歌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同时,诗人还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表现情感,使诗歌更富有诗意和韵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