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坐愁城日似年,一寒至此倩谁怜。
无台避债追呼急,儿女犹争压岁钱。

注释:

惯坐愁城日似年,一寒至此倩谁怜。

习惯了坐在忧愁的城墙下度日如年,寒冷的季节一到我就向谁诉说我的苦痛?

无台避债追呼急,儿女犹争压岁钱。

没有地方躲避债主的催逼,家人还为压岁钱而争吵不休。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百姓生活困苦的诗,首两句写诗人自己,“惯坐愁城日似年”,意思是说,他习惯于坐在愁城里(指官署),一天天消磨时光,好像过了一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长期被官府所困扰、无法解脱的愁苦心情。第三句“一寒至此倩谁怜”,是说自己到了冬天就冷得厉害,这个时候有谁能可怜我呢?这里用了一个典故。据《晋书·周处传》记载:东晋时期,广陵太守陈敏曾派部下到山阳(今江苏淮安一带)抓捕盗贼。在山阳,有一个叫刘牢之的人,他与周处结为兄弟,一同杀死了强盗头目黄巢。后来黄巢又重新聚集力量,再次作乱。刘牢之率兵前去讨伐,大获全胜。刘牢之想留周处作他的部将,周处坚决不肯,刘牢之只好把他送到京师,由皇帝任命官职。周处当了几天官,便辞官回乡了。周处回乡后,听说刘牢之的儿子刘秉为人正直,就前去拜访。刘秉对周处非常尊敬,两人结成了忘年之交。后来周处做了广陵相,也就是广陵郡的长官。有一次,他路过长江,看见一位老妇人在寒风中发抖,就脱下自己的衣服送给她。老人感激地说:“您真是个仁人啊!”周处说:“我有什么了不起,只是比你们多活了几年而已。”老妇人问:“您为什么这样说呢?”周处说:“我是被刘公收养大的,现在刘公死了,我怎么能忘记他呢?”后来,周处又担任了吴郡(今苏州)太守。他上任以后,发现当地的官吏贪婪残暴,民不聊生,就在任上处死了一批贪官污吏,老百姓欢呼雀跃,把周处尊称为“义宰”。这首诗就是写周处刚上任时的清廉形象。然而不久之后,周处就被同僚陷害,被免职回家了。第四句“无台避债追呼急”,意思是说因为被免职回家了,所以没有办公的地方(台),也就不能躲避债务者的逼债。“追呼”即追赶呼叫,这里是说债务者不断地催促、呼喊。“犹争压岁钱”是说家中的孩子们为了争夺长辈给的压岁钱(压岁钱也叫压祟钱,是一种迷信习俗,据说可以辟邪驱鬼)而发生争吵。这里既反映了民间风俗,也表现了百姓生活的艰辛。整首诗通过描写周处一家的生活状况,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关心民生疾苦的良好品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