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贱常戚戚,富贵常婜婜。
婜戚两无朕,祸变生东夷。
烽燧久未熄,干戈动经时。
王者岂好战,丑虏纷猖披。
狞飙振槁叶,严霜瘁枯枝。
败绩屡奏闻,旰食繁忧滋。
不才将家裔,激愤摧肝脾。
请缨岂无路,绝裾诚所悲。
骨肉渐已远,锋镝乃所私。
贫富会有尽,生死焉得知。
傫然为此别,此别非平时。
老母发浸白,定省谁扶持。
荣辱实自召,谤誉姑听之。
脱能赋归来,与君陈相思。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寄内
贫贱常戚戚,富贵婜婜。
- 注释: “戚戚”意味着忧虑和悲伤,“婜婜”则形容富贵时无忧无虑的样子。
- 译文: 我常常因为贫穷而感到忧虑,而一旦富贵,就变得无忧无虑。
2. 婜戚两无朕,祸变生东夷。
- 注释: “朕”在这里可能指的是皇帝或国家的象征,而“东夷”指代东方的蛮夷之地。
- 译文: 无论是贫还是富,都没有任何快乐或安宁,因为灾难和变乱总是从东方传来。
3. 烽燧久未熄,干戈动经时。
- 注释: “烽燧”指烽火台,是古代边关用来报警的军事设施;“干戈”指战争用的武器。
- 译文: 长久的战争未曾停息,战火连绵不断。
4. 王者岂好战,丑虏纷猖披。
- 注释: “王者”通常指统治者或君主。“丑虏”指敌人或敌人的军队。
- 译文: 作为一位君王,我难道喜欢战争吗?敌人的军队却到处猖狂肆虐。
5. 狞飙振槁叶,严霜瘁枯枝。
- 注释: “狞飙”指猛烈的风暴;“槁叶”和“枯枝”都是描述因风暴而枯萎或受损的植物。
- 译文: 狂风暴雨摧残着枯萎的树叶,严霜冻伤了枯死的枝条。
6. 败绩屡奏闻,旰食繁忧滋。
- 注释: “败绩”指战场上的失败;“奏闻”即向上级报告情况。
- 译文: 多次战败的报告被呈上,使得我日夜担忧。
7. 不才将家裔,激愤摧肝脾。
- 注释: “不才”意指才能平庸;“将家裔”可能是指家中有从事军事的职业。
- 译文: 我这样的普通之人,也是将军的后代,心中充满愤怒和沮丧,以至于肝脾都要崩溃了。
8. 请缨岂无路,绝裾诚所悲。
- 注释: “请缨”意为请求出使,“绝裾”原指拒绝别人的礼物,这里指拒绝机会。
- 译文: 我确实有出使的机会,但拒绝这个机遇实在令人感到悲哀。
9. 骨肉渐已远,锋镝乃所私。
- 注释: “骨肉”指家族成员或至亲;“锋镝”指刀剑等武器,也引申为战争或争斗。
- 译文: 我的亲人逐渐远离了我,战争成了我唯一的追求。
10. 贫富会有尽,生死焉得知。
- 注释: “穷困”与“富裕”相对,指贫穷和富有。“焉知”表示哪里知道或哪里能够知道。
- 译文: 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总会有尽头,人的命运又怎能预知呢?
11. 傫然为此别,此别非平时。
- 注释: “傫然”形容心情低落、悲伤的样子。“平常”即平常的日子,没有特殊原因。
- 译文: 这次别离不同于往日的平静,因为我即将踏上征途去征战。
12. 老母发浸白,定省谁扶持?
- 注释: “定省”是一种孝顺的表现,指早晚向父母问安、侍奉。
- 译文: 母亲的白发一天天增多,谁来陪伴她度过这些时光呢?
13. 荣辱实自召,谤誉姑听之。
- 注释: “荣辱”指名誉和地位;“自召”即自己招致。
- 译文: 荣耀和耻辱都是我自己引来的,至于别人的诽谤和赞誉,我暂且听之任之。
14. 脱能赋归来,与君陈相思。
- 注释: “脱”表假设,“赋归”即放弃出征或战斗;“相思”表示深深的思念。
- 译文: 如果我能平安归来,我会与你一起分享这份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