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随湘转寻浯溪,登岸欲摩唐宋碑。
密林接叶山径寂,青虫当路垂秋丝。
桥边清波眼到底,乱石凿凿藏鱼儿。
苍崖百尺悬于西,削成绝壁鸟不栖。
碑乃鲁国之所写,颂乃次山之所为。
三千里外有水部,十四年后无太师。
人贤地胜文笔古,过客墨拓争洒挥。
壁立积铁屹不动,安者见安危见危。
江湖岂独漫郎宅,又遣山谷来题诗。
各人忠爱各朝事,大部楚泽骚人辞。
事有至难最可叹,靖康俄与灵武随。
惟有溪边古渔父,欸乃湘烟无所悲。

【注释】

帆:船的帆。湘:指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浯溪:在湖南祁阳县。唐中兴颂:唐朝中兴皇帝(李显)的赞颂之词,是歌颂唐高宗和武后时期的盛世。鲁国:指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次山:指唐代诗人杜甫。水部:指唐代诗人李白。太师:指唐代宰相裴度。

【译文】

船帆随着江水转悠寻找着浯溪,我登上岸想要摩挲那唐宋两代的碑文。

密林接叶,山径寂静,青虫当道,秋天的丝线垂下。

桥边清澈的水流一直流到尽头,乱石嶙峋,里面藏着鱼儿。

苍崖百尺高悬于西,削成的绝壁鸟儿不敢栖息。

碑文出自鲁国大书法家之手,赞颂出自杜甫之手。

三千里外水部,十四年后无太师。

人贤地胜文笔古,过客墨拓争挥洒。

崖壁直立如堆铁一般不动,安者看到安稳者看到危险。

江湖岂独漫郎宅,又遣山谷来题诗。

各人忠爱各朝事,大部分楚泽骚人辞。

事有至难最可叹,靖康俄与灵武随。

惟有溪边古渔父,唱着欸乃湘烟无所悲。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以游浯溪为线索,写其所见所感,抒发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首联写诗人乘舟游览浯溪的所见。“湘”即指洞庭湖,“帆随湘转寻浯溪”,点出游踪。“欲摩唐宋碑”,意谓登岸之后要摩挲唐宋两朝的石碑。“唐宋碑”,既点出游踪,亦暗含浯溪得名的缘由——因为这里曾是唐朝、宋朝的会盟之地,所以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

颔联写诗人登山观景时的感受。“密林接叶山径寂”,写出山路的幽静;“青虫当路垂秋丝”,则写出了秋天的萧瑟景象。这两句中,“接”“垂”这两个动词,使景色显得更加静寂、清冷。

颈联写诗人在山间行走时的所见所思。“桥边清波眼到底”,“眼到底”是说目光远眺,看不到边际,“清波”则写出了山涧清泉汩汩流淌的景象。“乱石凿凿藏鱼儿”,则是写乱石之间流水成潭,鱼儿在其中自在游动,形象逼真,富有生活气息。

尾联写诗人站在崖边远观时的感受。诗人从高处俯瞰,只见峭壁耸立,险峻异常;但在这险峻的山崖上,却有一丛丛青翠的树木傲然挺立,生机盎然。这两句诗通过写“危”“安”相对的两种景象,突出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无限喜爱。而这种喜爱,正是源于对祖国山河的深厚感情。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优美清新,给人以美的享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