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酒南徐,听夜雨、江声千尺。记当年、阿童东下,佛狸深入。白面书生成底用,萧郎裙屐偏轻敌。笑风流、北府好谭兵,参军客。
人事改,寒云白。旧垒废,神鸦集。尽沙沈浪洗,断戈残戟。落日楼船鸣铁锁,西风吹尽王侯宅。任黄芦苦竹,打荒潮,渔樵笛。
满江红·题画寿总宪龚芝麓蒜山怀古
【注释】:
- 南徐:古代徐州的别称。
- 阿童:指晋朝王献之,字子敬,号兰亭散人。
- 佛狸: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史称拓跋“佛狸”
- 萧郎:指南朝梁元帝萧绎,字叔宝,小字“玉人”。
- 北府:指东晋时谢安所镇的淝水之战胜利后的北府兵,又称“谢安军”。
- 寒云白:形容天色寒冷,云雾弥漫。
- 旧垒废:指的是废弃的军营。
- 黄芦:即芦苇,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 渔樵笛:指渔民和樵夫吹奏笛子的乐曲,这里用来表示隐居生活。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怀古诗,通过描绘历史事件中的风云人物,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全词以“满江红”为题,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再现,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深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叹息。
第一句“沽酒南徐,听夜雨、江声千尺。”描述了作者在徐州听到夜晚的雨声,感叹时光荏苒,人事已变。这里的“南徐”是指古代徐州的地名,而“夜雨”、“千尺”则渲染了夜晚的氛围,给人以深沉的感觉。
第二句“记当年、阿童东下,佛狸深入。”则是回忆历史上的一次战役,阿童是指晋代将领王献之,他曾率领东下的部队深入敌阵;而佛狸则是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他曾经率领军队深入敌人腹地。这里的“东下”和“深入”都体现了战争的激烈和紧张。
第三句“白面书生成底用,萧郎裙屐偏轻敌。”则讽刺了一些文人墨客只知纸上谈兵,却缺乏实际作战的能力。这里的“白面书生”指的是文人墨客,而“萧郎裙屐”则是指南朝梁元帝萧绎,他的才华横溢,但却没有真正的实力去应对战争。
第四句“笑风流、北府好谭兵,参军客。”则是对历史上北府兵的赞美,北府兵是东晋时谢安所镇的一支军队,他们英勇善战,深受百姓的喜爱。而“参军客”则是指那些只会空谈兵法,而无实战经验的文士们。
第五句“人事改,寒云白。”则表达了对人事变化的感慨,寒云白则形容天气寒冷,云雾弥漫,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第六句“旧垒废,神鸦集。”则是对旧军营的描写,神鸦在这里指的是乌鸦,乌鸦聚集在一起,象征着荒凉和破败。
第七句“尽沙沈浪洗,断戈残戟。”则是对战场的描绘,沙沉浪洗,断戈残戟,这些都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第八句“落日楼船鸣铁锁,西风吹尽王侯宅。”则是对落日楼船的描写,楼船在铁锁的约束下,只能随着西风飘荡,最终消失在王侯的豪宅中。这里的“楼船”和“铁锁”都象征着战争的破坏力。
第九句“任黄芦苦竹,打荒潮,渔樵笛。”则是对渔民和樵夫生活的描写,他们生活在黄芦苦竹之间,面对着荒芜的潮汐,吹着渔樵笛,过着平淡的生活。这里的“打荒潮”和“渔樵笛”都反映了生活的艰辛和无奈。
整首词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再现和对人物命运的关注,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深深怀念和对未来的担忧。同时,它也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