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游谈愿识韩,壮图先见战皋兰。
出尘军略戈鋋老,绝塞风烟道路难。
麾羽幕前迟谢艾,盘矛帐下渴陈安。
匡时一疏扶清议,早晚天山看筑坛。

首先输出原诗:

次韵和许涑文观察拟诸将

四海游谈愿识韩,壮图先见战皋兰。

出尘军略戈鋋老,绝塞风烟道路难。

麾羽幕前迟谢艾,盘矛帐下渴陈安。

匡时一疏扶清议,早晚天山看筑坛。

接下来是译文:
愿在四海游谈中结交韩愈,壮志凌云,先见之明可与皋兰媲美。
出尘脱俗,军略深远,戈戟锋芒已显疲态,绝塞之路风烟弥漫,道路艰难。
挥舞羽扇,延伫帷幄之上的谢艾,急盼盘龙矛下陈安的急切愿望。
匡扶正义,一纸奏疏,扶清议之风,何时能登上天山,筑坛封神?

注释:

  1. 四海游谈愿识韩:指希望结识如韩愈一样的杰出人物。
  2. 壮图先见战皋兰:表示有宏伟的抱负和远见。
  3. 出尘军略戈鋋老:意指军事策略已经过时,如同战场上的兵器已经磨损。
  4. 绝塞风烟道路难:形容边疆路途险阻,环境恶劣。
  5. 麾羽幕前迟谢艾:挥动羽扇,等待谢艾的到来。
  6. 盘矛帐下渴陈安:渴望陈安能在战场上大放异彩。
  7. 匡时一疏扶清议:在国家危难时发表公正的言论,支持清廉的主张。
  8. 早晚天山看筑坛:期待有一天能在天山脚下筑坛祭天,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通过描写诗人对友人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政治抱负,展现了一种豪迈的气概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全诗语言流畅,意境开阔,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和对边疆环境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追求,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