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历关西痛,言之不忍详。
因君来歙浦,触我忆枞阳。
语少衣多涕,愁深夜更长。
遗书谁护惜,终古此牵肠。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主要考核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把握全诗内容,最后对照题干筛选并提取重要信息答题。本题中“晤刘效斟因忆海峰先生”“历历关西痛,言之不忍详。……触我忆枞阳”是关键句:“因君来歙浦,触我忆枞阳”“遗书谁护惜,终古此牵肠”,其中“因君”是关键词,意思是因为朋友的到来让我想起海峰先生。“遗书谁护惜,终古此牵肠”是关键词,意思是海峰先生的遗书谁来保管?这始终牵动着我的思念之情。

译文:

我与海峰先生分别多年,如今你来到我的身边,又让我想起了他。

我忍受着关西的伤痛之苦,说出来都不忍心,更不要说去细说了。

因为你来了,我想起了海峰先生,想到他我就不禁泪流满面。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更是难以入睡,因为心中满是对海峰先生的怀念。

海峰先生的书信,谁来保存呢?他就这样离我们而去,我总不能忘记他!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客居江州期间。前四句写别后的思念之情。首句“晤刘效斟因忆海峰先生”点明时间地点和缘由,“晤”即会面的意思;刘效斟是诗人的朋友。第二句点出诗人与友人分别后的痛苦感受。第三句以“因君”二字承上启下,表明自己思念友人是因为朋友的到来而引起的。第四句则进一步说明友人的到来使诗人更加思念海峰,因为海峰生前曾与友人相聚于此地。后六句则是对友人的思念。第五句用典,“关西痛”暗指海峰先生去世的悲痛,“言及不忍详”表明自己无法详细诉说心中的悲痛。第六句写因友人的到来而想起海峰先生,进而引发自己的泪水,表现出自己对海峰的深情厚谊。第七、八句写诗人夜深不寐的情景,“语少衣多涕,愁深夜更长”是诗人对海峰的思念之情。最后两句写诗人为保护海峰先生的遗书,而深感忧虑,担心遗书无人照管。末句化用屈原《九歌•天问》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达了诗人对好友海峰先生的无限怀念。

此篇抒发了作者对海峰的思念之情,语言质朴无华,却感人至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