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齐甘作采薇仙,故国仇雠不共天。
岂比村姑矜小节,露筋祠树渺秋烟。
夷齐甘作采薇仙,故国仇雠不共天。
岂比村姑矜小节,露筋祠树渺秋烟。
【注释】
- 夷齐:指古代的伯夷和叔齐,他们是商朝末年的两个贤人,不愿做亡国之君的臣子。甘作采薇仙:甘愿像伯夷那样,放弃富贵生活去隐居。
- 故国:故乡或祖国。仇雠:仇敌,敌人。不共天:不与天地共存,形容坚决反抗或决裂。
- 岂比:难道可以比得上。村姑:乡村妇女。矜小节:夸赞自己的小节,表示自谦。
- 露筋祠树:一种传说中的古祠名,相传为春秋时孔子弟子颜回之祠,其树因露筋而死。渺秋烟:消失在秋天的烟雾之中。
【赏析】
这首诗是吕碧城的一首七绝,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深沉情感以及对民族大义的坚定立场。诗中通过对比伯夷、叔齐的高洁形象和普通人的卑微行为,强调了在国家危难时刻,应当挺身而出,舍生取义,而不应该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
首句“夷齐甘作采薇仙”,直接点明主角伯夷、叔齐二人的身份和他们高尚的行为标准。他们选择隐退山林,过着朴素清高的生活,如同仙人一般,不求名利,只求内心的安宁。这里的“采薇”一词,既是对他们隐居生活的描绘,也暗含着对当时社会现实的讽刺,暗示了他们对于世俗繁华的不屑一顾。
第二句“故国仇雠不共天”,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于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国家敌人的坚决抗争。他认为,即使面对强大的敌人,也不应屈服于命运,要像伯夷、叔齐一样坚守信念,不与天地同存。这种态度展现了诗人的崇高情操和坚定决心。
最后两句“岂比村姑矜小节,露筋祠树渺秋烟”,则是对前两句的深化。诗人将视线从历史人物转向了身边的普通人,指出那些自以为能够守住小节的人其实是可笑的,他们的所谓“小节”不过是在无形中出卖了自己的尊严。同时,诗人用“露筋祠树渺秋烟”来比喻这些所谓的“小节”最终都将成为过去,无法阻挡历史的车轮。这种比喻既形象生动,又富有深意,使得整首诗的主题更加鲜明,思想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