岧峣岂仅人踪绝,猿鸟欲度仍相遝。
当时艰苦劳民力,荒陬亘古冤魂集。
得失全凭筹措间,有关不守嗟何益。
至今重译尽交通,抉尽藩篱一纸中。
金汤枉说天然险,地下千年哭祖龙。
出居庸关登万里长城二首
岧峣岂仅人踪绝,猿鸟欲度仍相遝。
当时艰苦劳民力,荒陬亘古冤魂集。
得失全凭筹措间,有关不守嗟何益。
至今重译尽交通,抉尽藩篱一纸中。
金汤枉说天然险,地下千年哭祖龙。
【注解】:①岧峣:高耸。②猿鸟欲度犹徘徊;③陟:登。④艰难:指修筑长城的劳动十分艰巨。⑤“荒陬”:边远荒凉的地方。⑥“冤魂”:指被征发去修筑长城的农民。⑦“筹措”:筹划。⑧“藩篱”:指边境。⑨金汤:金城汤池,泛指坚固的城池。⑩祖龙:秦始皇的姓,这里代指南朝统治者。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元朝时期,诗人在登临长城之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出居庸关登万里长城二首》诗。
第一首前两句为总领之辞。“岧峣”,高峻之意,诗人开篇以“岧峣”来形容万里长城的巍峨壮观,但紧接着又以“猿鸟欲度仍相遝”描绘出长城上人迹罕至的景象,这种景色的反差,使得万里长城显得更加孤寂凄凉。诗人用“岂仅”一词,表达了自己对长城这种孤独、凄凉景象的深深忧虑。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通过“当时艰苦劳民力,荒陬亘古冤魂集”两句,将目光投向历史深处,指出修建万里长城所付出的巨大人力与物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冤魂怨气,这些内容既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担忧。
第二首前几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局势的不满与担忧。“得失全凭筹措间”,这句话表明了当时的政治决策完全取决于个人的智慧与手腕,而缺乏足够的民主与法治精神。接着,诗人以“有关不守嗟何益”一句,表达了他对于当时政治腐败、官员不作为的强烈愤慨,认为这样的政治局面对于国家的发展没有任何益处。最后一句“至今重译尽交通,抉尽藩篱一纸中”,则是对当时政治局势的一种讽刺,暗示着尽管已经实现了对外交流的畅通无阻,但在国政问题上依然存在诸多弊端,需要进一步的改革与完善。
诗人通过对万里长城的描绘与反思,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沉关注以及对现实的担忧与思考,展现了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文人对于国家发展的深刻见解和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