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衰柳思无穷,独抱琴书去棹东。
为问江城近时事,天无日月目无瞳。
【注释】
依依:依恋。琴书:指古琴和书籍,借指文士的行装。棹(zhào):船桨。天无日月,目无瞳(tóng):语本《淮南子·精神训》:“闭目塞耳,反于太清,万物皆见,则心亦开矣。……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大泽烧而火不照,大雨集而波不荡,疾风起而波不兴。浩浩乎!莫知其所止,飘飘乎!莫知其所如。冥冥乎!莫知其终极。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赏析】
此诗是送别浙西节度使张东野的一首送别诗。全诗四句,前两句写诗人依依不舍地送别朋友离去;后两句写友人即将到任的前途。诗中以自然景物为比喻,抒发了对朋友的深厚情谊。
首句“依依衰柳思无穷”写诗人对好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依依”二字写出了柳树随风摇曳的样子,形象生动;“衰柳”点出时间是在春天里,因为春天柳树才显得如此婀娜多姿。“思无穷”,既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惜,又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惆怅和不舍之情。
次句“独抱琴书去棹东”进一步写诗人与友人分别的情景。“独抱琴书”说明诗人在送别之际,只能抱着琴和书,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棹东”说明友人将乘船离去,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这里的“棹”字,既表现了船行驶的速度,又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即将远行的惋惜之意。
第三句“为问江城近时事,天无日月目无瞳”是对友人的问候和关心。诗人询问友人在上任之后,是否关注江城近时的政事,以及是否关心国家大事。“天无日月”、“目无瞳”是诗人用《淮南子》中的思想来表达他对友人的期望和鼓励。这里的“天无日月”是指国家没有治理好,人民无法安居乐业;“目无瞳”是指国家没有贤能的领导人,无法带领人民走向光明的未来。诗人希望友人能够牢记这些教训,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最后一句“为问江城近时事,天无日月目无瞳”是全诗的总结,也是对友人的期望和鼓励。这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怀之情,还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友人的询问,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同时,诗人也用《淮南子》中的思想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展现了他深邃的思考和敏锐的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