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清秋飘桂香,忽有孤鹤横空翔。自北南来集予舍,从上下降迎朝阳。
童子玩狎颇驯扰,舒颈引喙如相忘。予当读易北窗下,义文周孔同一堂。
惊闻哄然整冠出,老幼诧怪争趋跄。朱颠突兀丹砂聚,白羽璀璨琼瑶光。
有时张拱舞应节,有时长鸣协宫商。伴琴掠舟差可拟,挟仙缠跨羞与方。
东坡诞感梦涉妄,卫懿乘轩陋禽荒。嗟予对之增感叹,俯首沉思几彷徨。
一举千重平生志,豪门苑囿饱昂藏。胡为伥,不自择,戢羽故傍贫家郎。
名为仙禽拙施计,颇类老朽空奔忙。鸣呼,会须一日奋飞翮,扶摇直上穹苍碧。
纳新吐故寿千百,逍遥永伴蓬莱客。鹤乎,鹤乎,应汝职。

【注释】

  1. 仲秋:农历九月为秋季,又称仲月。
  2. 清秋:秋天的凉爽。
  3. 桂香:桂花的香气。
  4. 北来集予舍:自北方来到我的屋子。
  5. 童子:年轻的仆人。
  6. 玩狎(xie):嬉戏、玩耍。
  7. 张拱:拱手,一种礼节动作。
  8. 胁(xié):翅膀。
  9. 诞感梦涉妄:梦见自己被卷入梦境之中。
  10. 卫懿:卫国,这里指卫国公卫青。
  11. 鸣呼:感叹词。
  12. 翱翔(áo xiáng):飞翔。
  13. 纳新吐故寿千百:接纳新的,淘汰旧的,长寿千岁。
  14. 蓬莱客:仙人,住在蓬莱山。
  15. 应汝职:承担你的责任。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以鹤自西北来集于诗人居所为题,抒发了作者对仙鹤的喜爱和感慨。

首句“八月清秋飘桂香”,描绘出一幅秋天的景象,桂香四溢,给人一种清新宜人的感觉。接着,诗人用“忽有孤鹤横空翔”来引出主题,孤鹤横空飞翔的画面生动形象,展现了鹤的自由与优雅。

次句“自北南来集予舍”,进一步描绘了鹤的到来及其带来的变化。从北而来,最终聚集在诗人的居所,这既是对鹤的行为的描述,也是一种象征意义,象征着诗人的生活或心境的变化。

第三句“从上下降迎朝阳”,则描绘了鹤在朝阳下飞翔的美景,既表现了鹤的美丽,也寓意着诗人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心情。

第四句“童子玩狎颇驯扰,舒颈引喙如相忘”,描绘了鹤与童子之间的互动,童子戏狎鹤,而鹤则仿佛忘却了与人的距离,这种描写增添了诗的感情色彩,使诗歌更具诗意。

第五句“予当读易北窗下,义文周孔同一堂”,则是表达了作者对于学习的态度和目标,即通过阅读《易经》和《论语》,以达到追求真理、修身养性的目的。这种表达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学术追求,也体现了他的人格魅力和人生态度。

第六句“惊闻哄然整冠出,老幼诧怪争趋跄”,描述了鹤的到来引起了人们的反应。鹤的出现让人们感到惊讶,纷纷起身出门迎接,孩子们也表现出了好奇和兴奋的情绪。这不仅描绘了鹤的魅力,也展现了人们对于鹤的喜爱和敬畏。

第七到第八句“朱颠突兀丹砂聚,白羽璀璨琼瑶光”则是对鹤的外貌进行描绘。鹤的羽毛呈现出美丽的颜色,宛如丹砂和琼瑶,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第九到第十句“有时张拱舞应节,有时长鸣协宫商”则是描绘了鹤的舞蹈和歌唱。有时它张弓挥舞,似乎在配合音乐的节奏;有时它长鸣歌唱,歌声悠扬动听。这既展现了鹤的才艺,也为诗歌增添了更多的艺术韵味。

第十一句“伴琴掠舟差可拟,挟仙缠跨羞与方”,则是以鹤为比,比喻自己的生活状态。鹤伴着琴声翩翩起舞,轻盈地掠过水面,如同神仙一般令人羡慕。但同时,鹤也显得有些羞涩,不敢轻易展示自己的才能。

第十二句“东坡诞感梦涉妄,卫懿乘轩陋禽荒”,则是以苏轼和卫青为例,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和命运的理解。苏轼曾经梦见自己被卷入梦境之中,而卫青则是一位勇猛善战的将军。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都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幻。而鹤作为仙人的象征,其出现又提醒诗人要珍惜眼前的生活,不要过于沉迷于幻想之中。

最后一句“嗟予对之增感叹,俯首沉思几彷徨”,则是诗人对于鹤的出现所引发的感慨和思考。面对如此美好的事物,诗人不禁感叹不已,同时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这种感慨和思考正是诗歌情感表达的重要部分,也是诗歌艺术魅力的体现。

这首诗以咏物为主,通过对鹤的形象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自然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的感悟。同时,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