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枕难禁万斛愁,无端已是一年秋。
悠悠行路谁知己,落落吾心与道谋。
壮志未将酬马革,穷途空遣剩貂裘。
何时献赋金门里,一醉高阳旧酒楼。
【注释】
伏枕:卧在枕头上。万斛愁:形容愁思如万斛之多。无端:突然之间,不知不觉中。悠悠行路谁知己:指自己孤独寂寞,找不到志同道合的知己朋友。落落吾心与道谋:指自己的心境和思想与大道相合。壮志未将酬马革,穷途空遣剩貂裘:指有报国壮志,但未能实现;现在穷困潦倒,没有地方可去,只好穿着剩下的貂皮大衣,到高阳酒楼饮酒。
赏析:
这首诗是元代散曲作家张养浩在元末战乱中流落到山东时写的。当时他年仅三十九岁,却已感到前途渺茫、人生苦短。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民族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感慨。
诗一开头就写“伏枕难禁万斛愁”,意思是说:我躺在床上无法入睡,难以抑制心中那万斛的忧愁,这是因为作者在战乱中感到十分苦闷,不知如何是好。“无端已是一年秋”一句,是说这一年又快过去了。“无端”二字,表明诗人对于这种无可奈何的情况感到莫名其妙和痛心。接着,他又写到“悠悠行路谁知己”,意思是说:在这漫漫长路上,到哪里去才能找到一位知音呢?这两句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寂寞。
下面“落落吾心与道谋”,是说:我的心志和思想已经与古代圣贤之道相合了。这里,张养浩用“吾心”来表示自我反思和自问,用“道谋”来表示与古圣先贤的契合,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境界很高,也反映出他对于自己的处境和所处时代的认识。“壮志未将酬马革,穷途空遣剩貂裘”,是说:我有满腹的豪情壮志,但如今却无处施展;我现在贫困潦倒,连身外之物都顾不上了,只好穿着旧貂皮大衣,到高阳酒楼喝酒。
“何时献赋金门里,一醉高阳旧酒楼”,是说:什么时候才能像汉宣帝一样,到朝廷上书献策,以求得一展宏图的机会呢?同时,我也希望能像汉代司马相如那样,回到故地高阳酒楼,重饮美酒,以解忧愤。这两句诗,既是诗人对自己未来的期望,也是他对于现实的一种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