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别怀儿女,谁从问起居。
难将为客意,尽此数行书。
令节他乡感,穷愁鬓发疏。
介根城下路,未许赋归欤。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庄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寒食接父书”
注释:寒食节,即清明节后的一天,是祭祖扫墓的日子。“接父书”指的是收到父亲寄来的书信。
赏析:首句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了时间(寒食节),地点(家)以及事件(接到父亲的书信)。这为接下来的内容奠定了基调。

第二句:“久别怀儿女”
注释:“怀”,怀念;“儿女”,这里指自己的子女。
赏析:这句表达了作者对远方儿女的深深思念。长时间的离别使得他对家人充满了牵挂。

第三句:“谁从问起居”
注释:“问起居”,意为问候家人的日常生活。这里的“谁”可以理解为作者自己。
赏析:这句表达了作者想要知道家人的生活状况,但又无法亲自询问的无奈。

第四句:“难将为客意,尽此数行书”
注释:“为主客”,意为身处他乡,作为客人的身份。“数行书”,形容书信不多。
赏析:这句反映了作者身在异乡,身为客人的孤独与无助。虽然只有几行字,但包含了他对家人的深情厚谊。

第五句:“令节他乡感,穷愁鬓发疏”
注释:“令节”,美好的节日;“感”,感触,感叹。“鬓发疏”,形容因思乡而变得稀疏。
赏析:这句表达了作者在佳节时分,因远离家乡而产生的感慨和忧愁。这种情感深深地触动了读者的心弦。

第六句:“介根城下路,未许赋归欤”
注释:“介根”,地名,可能是一个偏僻的地方。“赋归”,“返回家乡”的意思。
赏析:这句表达了作者在这样的地方生活,没有机会回去的无奈。同时也暗示了他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整首诗通过描写作者收到父亲书信的情景,展现了他在异乡作为客人的孤独与无助,以及对家人的深深思念。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借代等手法,使诗歌具有了更深的内涵和更强的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