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洋万顷波,扰之不能浑。
游泳涵众有,安辨介与鳞。
湛湛九霄露,为泽一何均。
荟蔚茂万木,安识松与榛。
明察非令德,至人灭见闻。
所以古圣哲,无为风自醇。
这首诗是一首拟古之作,通过描写自然景观来抒发诗人的情感。
第一句“洋洋万顷波”,描绘了广阔的水面上波浪荡漾的景象,给人以深远和浩瀚的感觉。
第二句“扰之不能浑”,表达了诗人对平静湖面的向往和对纷扰世界的排斥。他认为扰动的湖面无法恢复原状,象征着社会的复杂性和人心的纷乱。
第三句“游泳涵众有”,描述了水中生物的存在,暗示了社会各色人物的共存。诗人通过对水的观察,联想到了人类社会的多样性。
第四句“安辨介与鳞”,表达了诗人对于区分不同生物的困难。他认为即使是最微小的差异,在广袤的水面上也难以辨认。这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困惑和无力感。
第五句“湛湛九霄露”,描绘了清晨天空中晶莹的露珠,象征了纯洁和美好的品质。诗人以此比喻社会的美好之处。
第六句“为泽一何均”,表达了诗人对于公正和公平的追求。他认为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应该追求平等和公正。
第七句“荟蔚茂万木”,描述了森林茂盛的景象,象征着生命力和活力。诗人以此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敬仰。
第八句“安识松与榛”,表达了诗人对树木的观察和思考。他通过观察不同的树木,联想到了社会上的不同人群和观点。
第九句“明察非令德”,表达了诗人对于智慧和洞察的思考。他认为只有拥有智慧的人才能明察秋毫,而不是简单的观察或判断。
第十句“至人灭见闻”,表达了诗人对于超然物外、不问世事的态度。他认为真正的圣人能够超脱于世俗之外,不被所见所闻所束缚。
最后一句“所以古圣哲,无为风自醇”,总结了全诗的主题。诗人通过对比古代圣贤的智慧和当今社会的纷乱,强调了自然和社会的本质是相同的,都应该是和谐而纯净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