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至二三里,混茫全欲收。
乱云迷谷口,急雨下峰头。
陇麦山田错,苔花石径幽。
何来风气冷,萧飒转如秋。

游道士谷二首

未至二三里,混茫全欲收。

乱云迷谷口,急雨下峰头。

陇麦山田错,苔花石径幽。

何来风气冷,萧飒转如秋。

注释:

  1. 未至二三里:还没有到达两三里的地方。二三里,古代以里计,一里约相当于五丈,故二三里大约相当于十里。
  2. 混茫:模糊朦胧的样子。
  3. 收:收敛,消失的意思。
  4. 乱云:指乌云。
  5. 迷:被云雾遮蔽。
  6. 峰头:山峰的顶端。
  7. 陇麦山田:陇上(山间)的麦田和山坡上的田。陇,指山间地。
  8. 苔花:苔藓植物开花,常呈红色、黄色等鲜艳的颜色;这里指苔藓长在石头上,像花朵一样。
  9. 石径:用石头铺成的小路。
  10. 错:交错,不整齐的样子。
  11. 萧飒:形容风吹树叶等发出的声音。
    赏析:
    《游道士谷二首》,这是一首纪游诗,是作者在游历道教圣地时所作。诗人通过描绘道士谷的美景,表达了对自然风光的喜爱和对道家文化的敬仰之情。

第一首:“未至二三里,混茫全欲收。”
这两句诗描述了诗人尚未到达目的地就已经感受到四周环境的模糊朦胧。”未至二三里”指的是诗人还未走到距离目的地二三里的范围内,而“混茫全欲收”则形容这种模糊不清的景象即将消失或消散。这两句诗意在传达一种期待与兴奋,诗人对于即将开始的探索之旅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第二首:“乱云迷谷口,急雨下峰头。”
此句描绘了道士谷中多变的天空景象。”乱云”指的是乌云密布,遮蔽住了天空,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迷”字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压抑感。紧接着,“急雨”二字则描绘了暴雨突然而至的情景,给人以紧张与不安的情绪。最后一句“下峰头”,形象地描绘了雨水落在山峰顶上的情景,同时也暗示了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将给道士谷带来不小的影响。

第三首:“陇麦山田错,苔花石径幽。”
这两句诗通过对陇上麦田和山坡上田的描述,展现了道士谷周边的自然景色。其中“陇麦山田”指的是山间的麦田和山坡上的农田,而“苔花”则是形容生长在岩石上的苔藓花开得异常鲜艳,如同花朵一样,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最后两句“石径幽”则表达了诗人走在石制小路上时的心境,那种宁静、幽远的感觉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世喧嚣的仙境之中。

这首诗通过对道士谷内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传达出了诗人对于这片土地深深的喜爱与敬仰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道家文化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