翳翳荒烟合,村家近晚餐。
犬偎日阳短,鸟啄木声乾。
暗牖寂已暝,茅檐低正寒。
闲愁方岁晏,触次亦无端。
【注】: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一首诗,写于大历五年(770)冬暮。诗中描写了村家近晚餐,狗偎日阳短,鸟啄木声干,暗牖寂已暝,茅檐低正寒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在寒冷的冬天,闲愁难解的心境。
【译文】
昏暗的烟雾笼罩着荒废的村庄,村中的人家即将结束晚餐。
狗儿蜷缩在太阳快要下山的时候,鸟儿啄食着树皮的声音显得干燥。
昏暗的窗户里已经寂静无声,茅草屋顶上覆盖着薄薄的雪衣。
在闲暇之时,我正感叹岁月将尽,心中涌起的愁绪却无法解开。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写于大历五年冬季,反映了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全诗通过对冬夜村居生活的细致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生活变迁的感慨和无奈。
首句“翳翳荒烟合”,描绘了村居周围弥漫的烟雾景象。这烟雾可能是由于炊烟或者草木燃烧所产生,给人以朦胧而宁静的感觉。同时,“翳翳”二字还暗示了天色渐暗,为全诗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
次句“村家近晚餐”,则转换了场景,从外部的景色转入了村家的内景。这里通过“晚餐”这一生活细节,展现了村居夜晚的平静与温馨。晚餐通常意味着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因此这里的“晚餐”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温暖和满足。
第三句“犬偎日阳短”,进一步描绘了村居夜晚的景象。这里的“犬”不仅指家中的狗,也可能泛指那些陪伴主人度过夜晚的动物。它们蜷缩在主人身边,享受着日阳带来的温暖。然而,“日阳短”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让诗人不禁感到时光易逝,生命无常。这种对比使得诗人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人生的苦短和岁月无情。
“鸟啄木声乾”,以自然之声衬托人的心境。鸟啄木声虽然持续不断,但却给人一种干枯、无生气的感觉。这与诗人内心的闲愁相互呼应,都透露出一种难以言说的凄凉和落寞。
“暗牖寂已暝,茅檐低正寒”,则进一步描绘了村居夜晚的寒冷与寂静。这里的“暗”、“已”、“正”等字词,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同时,“茅檐低”也暗示了屋檐下的温度较低,为全诗增添了一丝寒意。这种冷色调的画面,与诗人内心的闲愁相互映衬,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而复杂。
《冬暮村居杂咏》这首诗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时光和自然的感悟。它不仅是杜甫晚年作品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诗词中难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