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君方总角,春宴咏榆钱。
一别七千里,相知三十年。
寄书犹未达,此信岂应传?
哭罢仍疑在,清标尚俨然。
诗句释义及赏析:
- “识君方总角,春宴咏榆钱。”
- 解析: 这句诗描述的是诗人与朋友初次见面时的场景。”识君方总角”指的是在年轻的时候认识的朋友,那时的他们天真无邪;”春宴咏榆钱”则描绘了一个春天的宴会场景,人们在宴会上吟诵着榆树钱币(榆木钱)。
- 注释: 榆钱:指榆树的果实,形状像古代货币,常用来装饰或作为礼物。
- 赏析: 通过这句诗,诗人表达了对朋友青春时代的怀念和对友情的珍视。春天的宴会增添了诗意氛围,而榆树钱的意象也象征着纯真和美好。
- “一别七千里,相知三十年。”
- 解析: 这句诗表达了与朋友分离后时间的长久和距离的遥远。”一别七千里”意味着分别发生在千里之外,”相知三十年”强调了彼此之间长达三十年的深厚友谊。
- 注释: 七千里:形容距离之远。
- 赏析: 这句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感慨,时间的流逝使得两人之间的距离更加难以逾越,但即便如此,他们的友情依旧坚固不渝。
- “寄书犹未达,此信岂应传?”
- 解析: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深切思念之情。”寄书犹未达”表示虽然寄出了书信,但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尚未到达,”此信岂应传?”则是诗人在怀疑这封信是否真的能够送达,表达了一种忧虑和不安。
- 注释: 未达:指书信未能送达。
- 赏析: 此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朋友的深深牵挂,同时也反映出他对通信困难的无奈和对未来命运的不确定感。
- “哭罢仍疑在,清标尚俨然。”
- 解析: 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在哭泣之后仍旧感觉仿佛朋友仍在身边的恍惚感。”清标尚俨然”意味着尽管诗人已经哭过,但朋友的清高正直的形象依然清晰可见,仿佛未曾离开。
- 注释: 清标:指人的高尚品格。
- 赏析: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精神境界的敬佩,即使面对生死离别,他的内心仍然充满了对朋友的怀念和敬仰。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景物,展现了诗人对逝去友情的深切缅怀和对朋友高尚品格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