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为石门游,爱此西岩好。
寺后一径斜,山阴数峰小。
列坐选石坡,野酌席芳草。
薄阴散平楚,微风飒林杪。
乐宴惬幽侣,缓歌应谷鸟。
日落山气寒,路暗松声悄。
海堧晚澄霁,客心旷虚渺。
还当续此欢,方舟穷云岛。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具体赏析时,先指出该字词的手法特点,然后结合诗歌的主旨和诗人的情感进行分析。比如“列坐选石坡,野酌席芳草。”中“选”“野”等字用得很好,突出了宴饮的雅致。
【答案】
译文:
多次游览石门寺,喜爱这里的西山景色好。
寺后有一条小径斜插,山阴数峰秀小。
在石坡上摆开席位,野地斟酒赏芳草。
薄阴散满平楚原,微风吹动林梢角。
欢乐宴会惬意幽人,缓歌应和谷鸟叫。
日落山气寒,路暗松声悄然。
海边傍晚清澄霁,客心开阔空旷渺。
当再续此欢宴,乘舟穷尽云岛岛。
赏析:
首联:“屡为石门游,爱此西岩好”,诗人屡次游览石门寺,喜爱这里的美景。“爱此西岩好”中的“西岩”即指石门寺,诗人把“石门”比作“西岩”,可见他对石门的喜爱。
颔联:“寺后一径斜,山阴数峰小。”寺后一条小路斜插,山阴几座山峰娇小。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山的形态。诗人通过对山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颈联:“列坐选石坡,野酌席芳草。”大家选在石缝中摆放座位,野地上摆上美酒,享受着这美好的景色。“列坐”是古人的一种坐的方式,“选”是选择的意思,这里指人们选择了一块平坦的石缝。“野酌”即野外饮酒、野餐。这里写宴饮的雅致。“野酌席芳草”写出了宴饮的环境之美好,也表现出了宴会的情趣。
尾联:“日落山气寒,路暗松声悄。”太阳落山了,山中的空气很寒冷,路上昏暗,松树的声音很安静。“日落山气寒”,“日落”点出了时间,表明是傍晚时分;“山气寒”点出了环境氛围。“路暗”则写出了夜晚来临的景象,“松声悄”写出了夜晚静谧的氛围。尾联写出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尾联:“海堧晚澄霁,客心旷虚渺。”大海晚来晴空万里,我的心情也变得开阔空旷。“海堧”即大海,诗人把大海比喻成天空一样广阔,表现出诗人胸怀的宽广。“客心旷虚渺”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惆怅之情。尾联写出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