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寻爱名迹,登览及春晓。
拾级陟台端,振衣出山杪。
澄湘照初日,楚山正缭绕。
已辞桂岭深,还望洞庭渺。
临高一洒然,俯仰畅襟抱。
前踪何蹙蹙,漫游但草草。
方寸苟未广,近视亦难了。
俗儒登泰山,岂复中原小?
从知古贤达,常令胸次浩。
与君游浯溪,慎莫羞元老。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赏析。注意不要只答出诗句的大致意思即可。

“披寻爱名迹”一句的意思是:我追寻着那些被世人所爱戴的遗迹。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追慕古代贤人的高洁情操,也表明了作者对世俗名利的鄙弃和不屑。“振衣”是振衣而上的意思,诗人登上山顶,振衣而登。“澄湘”是清澈的意思。诗人登上山顶,俯瞰着清澈的湘水,看到初升的太阳。“楚山”指湖南的洞庭山。“正缭绕”是山峰连绵不绝的样子。

“已辞桂岭深”的意思是:已经告别了桂花林深处,即远离了隐居之地。“还望”是回望的意思。诗人回到家乡,回望远方。这两句写诗人归隐的欣喜之情。“临高”是站在高处的意思。诗人站在高处,心情非常舒畅。“畅襟抱”意思是胸怀开阔。“前踪”是前人足迹的意思。“蹙蹙”是迫促的样子。诗人在高处回望过去,发现前人多有急匆匆赶路的情形,自己则不然,漫游时只是随意走走,没有匆忙赶路的样子。这两句写出了诗人闲适自得的心情,同时也表明了自己与前人不同之处。“方寸”是心中心,这里指胸襟。“苟未广”是说如果心胸不够大的话。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胸襟宽广的追求。“近视”是目力有限的意思。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自己视力的不满。“亦难了”意思是难以看清。“俗儒”指庸俗的书生。“登泰山”是古代传说孔子登山观天,并作《春秋》的故事,后来成为读书人的一种追求。诗人用“岂复中原小”来表示读书人应该超越俗人,不要做平庸无为的人。“古贤达”指的是古代的贤人,他们胸襟广阔。诗人用“常令胸次浩”来表达自己对古人的仰慕之情。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与俗人的对比。“慎莫羞元老”意思是千万不要像当年孔夫子那样,被人看不起。

这首诗的译文是:寻找爱名迹,登览及春晓。拾级陟台端,振衣出山杪。澄湘照初日,楚山正缭绕。已辞桂岭深,还望洞庭渺。临高一洒然,俯仰畅襟抱。前踪何蹙蹙,漫游但草草。方寸苟未广,近视亦难了。俗儒登泰山,岂复中原小?从知古贤达,常令胸次浩。与君游浯溪,慎莫羞元老。赏析:这是杜甫晚年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通过登峿山,抒发了他怀古伤今、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他壮志难酬、功业无成的愤懑不平之情,也表现了他淡泊名利、不慕荣利的高洁品格和豁达的人生态度。全诗语言简练含蓄,情感真挚感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