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生有定数,夭寿亦同理。
数尽寿而终,远客达乡里。
夭逝非其年,如行半途止。
半途可奈何,不复保乡梓。
田州百粤地,孤庙临漳水。
平生所娇爱,乃忍弃置此。
我梦无由见,啁啾杂蛮鬼。
生人语不通,死悲向谁是?
儿兮莫怨归,渠爷在交趾。

【注释】

  1. 犹子:儿子。珩:字。
  2. 死生有定数,夭寿亦同理:人的死与生都有定数,短命或长寿都是同样的道理。
  3. 数尽寿而终,远客达乡里:寿命到了尽头而死,远在他乡的我才能回到故乡。
  4. 夭逝非其年,如行半途止:夭折不是在适当的年龄而死,就像走到一半的路就停止了一样。
  5. 半途可奈何,不复保乡梓:半路上无可奈何,不再能保护家乡和宗庙了。
  6. 田州百粤地,孤庙临漳水:田州是岭南百越地区的一个地名,孤庙面对着漳水。
  7. 平生所娇爱,乃忍弃置此:平生最心爱的儿子,却忍心将他抛弃在这里。
  8. 我梦无由见,啁啾杂蛮鬼:我做梦都见不到你,只能听到那些蛮夷鬼怪的啁啾声。
  9. 生人语不通,死悲向谁是?:活着时语言不通,死后悲痛向谁说呢?
  10. 儿兮莫怨归,渠爷在交趾:孩子啊不要怨恨回来,你的爷爷还在交趾(越南北部)那里。

【赏析】
这是一首哀伤悼亡诗,表达了作者对已故儿子的深深思念之情。全诗以“哭”为线索,通过描绘儿子的夭折、远客回乡、孤庙守墓、梦见鬼魂等情节,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无常、死亡的恐惧以及亲情的深厚。

首两句“死生有定数,夭寿亦同理”,强调了生死皆有命数,短寿或长寿都是同样的道理。这既是对生命的一种哲学思考,也反映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接受。

第三、四句“数尽寿而终,远客达乡里”,描述了儿子的死亡和诗人的回归家乡。这两句既表达了生命的终结,又展现了生命的循环往复。

第五、六句“夭逝非其年,如行半途止”,进一步揭示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这里的“夭逝”和“半途止”都暗示了生命的脆弱和不可预测。

第七、八句“半途可奈何,不复保乡梓”,表达了诗人在面对死亡时的无助和痛苦。他无法保护家乡和宗庙,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被摧毁。

第九、十句“田州百粤地,孤庙临漳水”,描绘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和无助。这里的“田州”和“漳水”都是地理名词,但在这里被赋予了象征意义,代表了诗人的流离失所和孤独无依。

最后两句“我梦无由见,啁啾杂蛮鬼”,表达了诗人在梦中也无法见到儿子的遗憾和痛苦。他的梦境充满了蛮夷鬼怪的嘈杂声,这更增添了他对儿子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儿子的去世、诗人的回归家乡、孤庙守墓、梦见鬼魂等情节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生死、命运和亲情的深刻认识。同时,诗中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