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钱卖一儿,千钱卖一女。小者五六岁,大者三尺许。
十十五五沿堤来,彳彳亍亍黄尘霾。老姆谓儿女,卖汝实痛汝。
怀中一块肉,弃作路旁土。老父谓儿女,卖汝乃爱汝。
朱门酒肉臭,但去无所苦。痴儿痴女不知离别难,从人略卖衣禅单。
衣单单,心悒悒。儿长为奴女为妾,灶前灶后背人泣。
【注释】
百钱卖一儿,千钱卖一女。小者五六岁,大者三尺许:一百钱可以买一个小孩,一千钱可以买一个女子。小的五六岁,大的三尺左右。
十十五五沿堤来,彳亍亍(chìchù)黄尘霾:十来岁十五六岁的孩子们沿着河岸而来,尘土飞扬。
老姆谓儿女,卖汝实痛汝:老母对子女说,卖你真是痛苦你啊。
怀中一块肉,弃作路旁土:怀里的孩子,被丢弃在路旁。
老父谓儿女,卖汝乃爱汝:父亲说,卖了你是疼爱你啊。
朱门酒肉臭,但去无所苦:豪门贵族门前的酒肉臭得令人恶心,可是离开这里又有什么可痛苦的呢?
痴儿痴女不知离别难,从人略卖衣禅单:愚蠢的人不懂得别离的痛苦,随随便便就被人家卖出了身家。
衣单单(duāndān),心悒悒(yìyì):衣衫破烂,内心忧愁。
儿长为奴女为妾,灶前灶后背人泣:孩子长大后成了奴仆,女儿则做了妾室,他们只能在灶前灶后默默地流泪。
【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四篇,写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这是一首描写妇女被迫出卖的悲惨诗。诗人通过对比揭露了统治者荒淫无耻的本质,同时深刻地揭示了造成妇女被迫出卖的残酷社会根源——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侈、挥霍无度的生活方式。全篇以“卖”字贯串全篇,反复咏叹,情意深沉悲切。
第一句“百钱卖一儿,千钱卖一女”,就直截了当地点明主题。接着用两个反问句进一步说明:为什么这样贵呢?因为“小者五六岁,大者三尺许”,“十十五五沿堤来,彳亍亍黄尘霾”。“小者五六岁”“大者三尺许”是说明妇女年龄之幼小;“十十五五沿堤来”,是说这些妇女是从河边上来的。这两句不仅写出了妇女年龄幼小,而且写出了她们被贩卖的地点。
接着诗人用“老姆谓儿女,卖汝实痛汝”一句,把笔锋转向受害者的母亲。她痛心地告诉女儿们:“卖掉你们,真是痛心啊!”“老姆”,即老母,指受害的老母。“卖汝实痛汝”的意思是:老母痛心地说:“你们被卖掉,确实很痛心啊。”这一句既照应开头,又是过渡到下句的必要步骤。
第三句“怀中一块肉,弃作路旁土”,承上启下,自然过渡。它既是承接上文的“小者五六岁”,又是引出下文“老父谓儿女,卖汝乃爱汝”的必然结果。
接着诗人又写到被害者的家长:“老父谓儿女,卖汝乃爱汝。”“老父”,指受害的男人。这句的意思是:父亲说:“卖掉你们,我实在舍不得你们。”这两句是写受害的父母。
最后两句“朱门酒肉臭,但向所苦”。这两句是总结全诗,揭示主题。“朱门”,指权贵富豪的府第。“酒肉臭”,意思是说豪门贵族门前酒肉腐烂的气味十分刺鼻。这两句意思是:豪门贵族门前的豪华生活令人厌恶,而离开这种环境却没有什么可痛苦的。这两句是说,虽然离开了那种豪华的环境,但仍然有“苦”——离别的痛苦。
“痴儿痴女不知离别难,从人略卖衣禅单。”最后两句是写那些无知的男女儿童。他们哪里懂得离别的痛苦?只是顺从大人的安排被卖而已。诗人以“从人”二字,点出了买卖双方的身份。“略卖”,即略卖。“衣禅单”,指贫贱妇女的衣服。“衣禅单”,指贫贱妇女的衣服。这两句的意思是:那些无知的孩子哪里懂得离别的痛苦?只是听从人们的安排而被卖罢了。这两句是说,那些可怜的孩子还不会懂得离别的痛苦!
这首《卖子谣》是白居易针对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逼良为娼的现象而写的。《新乐府五十篇》中多此类作品。此诗揭露统治者穷奢极欲、荒淫无度的腐朽生活,抨击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