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声不到地,哀雁塞门回。
老泪无端下,秋风薄莫来。
酒深时倚杖,人去独登台。
万里潇湘水,惊群几溯洄。

诗句译文:

故园的确切位置究竟在哪里?归家的思绪无穷无尽。

赏析:

韦应物在唐代诗歌中以其淡泊自然的风格和善于描写隐居生活的诗作而闻名。他的这首《闻雁》便是一首表现游子思乡情感的作品。诗中通过描绘诗人在秋雨之夜,独坐在高斋之中,静听窗外淅沥秋雨声的情景,引发了他对远方家乡的无限思念。”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是诗中的开头两句,直接点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切的思念和迷茫。这种由听觉引发的视觉想象,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乡愁之深。

注释与解析:

  • 故园:指的是诗人在长安的家,也就是他的出生地和成长地。
  • (miǎo):仔细地察看。
  • :刚开始。
  • :远。
  • 淮南:指诗人现在所在的地方,即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位于淮河南岸)。
  • 高斋:楼阁上的书房,这里用作诗人独坐沉思的场所。
  • 闻雁:听到北来的雁叫声,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和游子的归期。

关键词分析:

  1. 思归:诗人通过听到远处大雁南飞的声音,触发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这种声音常常被视为归途的信号,触动了诗人内心深处对故乡的牵挂。
  2. 秋雨:秋季雨水连绵,为这首诗增添了一层凄清的气氛。秋雨不仅带来了凉爽,也加剧了诗人心中的孤寂感。
  3. 孤坐:独自一人在高斋中聆听雨声,反映了诗人面对孤独时的心境。这样的场景使得诗人的乡愁更加浓烈,也更加触动人心。
  4. 空寂:诗人用“空寂”来形容他所处的环境,强调了他内心的空旷和寂寞。这种描述增强了整首诗的情感深度,使得读者能够更加强烈地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5. 远宦:远离京城、身处异地的官员,他们常常因为公务繁忙而无法频繁回家,这使得他们的思乡之情更为深刻和持久。
  6. 羁旅:在外漂泊,没有固定居所,这也是一种常见的思乡原因。无论是因为工作还是其他原因,远离家乡的人都可能产生强烈的思乡情绪。
  7. 秋夜:夜晚本应是宁静的时刻,但在这个秋夜中,诗人却因思乡而感到异常沉重。这种对比突出了思乡情绪的强烈程度。
  8. 淮南:地理位置的具体描述,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它不仅是诗人的所在地,也是他心之所向的地方,代表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向往。

整体评价:

这首诗通过对一个简单日常场景的描绘——秋夜独坐高斋倾听雨声——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思乡情感。韦应物的这首诗因其朴素自然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非常著名的作品。它的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能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寂静的秋夜,感受诗人的孤独与哀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