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云隐见终无相,野水东西不定方。
丈室风幡原自动,诸天龙象俨成行。
尘沙障眼谁先觉,羁绁牵人久异乡。
禁足一时参妙悟,眉间早示白毫芒。

若水上人禁足东涧以诗寄我赋答

孤云隐见终无相,野水东西不定方。
译文:
孤云飘渺,隐约可见却始终无法捉摸;野外的水流向东或向西不停流动,方向不定。
注释:
孤云:孤独的云朵,这里指天上的白云。
隐见:隐约可见,形容云朵的形态变化无常。
终无相:始终无法捉摸,形容云朵的形态变化无常。
野水:野外的水,这里指自然界中的河流或湖泊等水源。
东西:方位词,表示向东或向西的方向。
不(bù)定:不确定,不稳定。
丈室:指高大宽敞的房间,这里指修行者居住的静室。
风幡:指随风飘扬的旗帜,这里指寺庙中的幡幔。
原自动:原本就自然地飘扬着。
诸天:佛教中指天空之上的诸神,这里泛指所有的神灵。
龙象:古代帝王和菩萨的形象,这里指佛教中的护法神。
俨成行:整齐有序地排列着。
尘沙:指世俗的人和事,这里指世间的烦恼。
先觉:首先觉悟,这里指先看到事物的本质。
羁绁:束缚、囚禁之意。
久异乡:长时间离开家乡在外漂泊。
参妙悟:参悟到佛家所说的“妙谛”。
眉间:指额头上。
白毫芒:白色毫毛上的光,比喻智慧的光芒。

赏析:
这首诗是若水上人写给诗人的一首赠答诗。诗中描绘了若水上人的心境和对外界环境的独特感知。首句“孤云隐见终无相”,表达了若水上人对云朵的观察和思考,认为云朵虽然飘渺不定,但始终无法捉摸。第二句“野水东西不定方”,则进一步描绘了野外水流的变化,东流或西流,方向不定。这种景象可能象征着人生路上的曲折与迷茫,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世事变化的敏感和感慨。
第三句“丈室风幡原自动”,则转向若水上人的修行环境,指出他所在房间的幡幔会自然地随风飘扬。这句话既体现了若水上人对自然的敬畏和顺应,也反映了他对内心世界的独立和自由的追求。最后两句“尘沙障眼谁先觉,羁绁牵人久异乡”,则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和升华。作者通过这两个句子,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他认为,只有先看到尘沙背后的真相,才能超越世俗的困扰;只有脱离束缚,才能真正体验到自由的乐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若水上人对于生活哲理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感悟。同时,它也传达了一种超脱物欲、追求内心自由的情怀。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这样的诗歌仍具有很高的价值和启示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