颓云古石秋森森,半椽懒卧西溪深。
藏头既白人不识,岩花寒证琉璃心。
石龛如斗凭虚起,一弄丝桐百昌喜。
芒忽谁开太古音,木叶夜下琴泉水。

诗句原文:

颓云古石秋森森,半椽懒卧西溪深。

藏头既白人不识,岩花寒证琉璃心。

石龛如斗凭虚起,一弄丝桐百昌喜。

芒忽谁开太古音,木叶夜下琴泉水。

译文:
在秋天的云雾和古老石头中,我半躺在深深的西溪边,感到有些懒散。
藏山上人的名字让人难以辨认,他的岩石花朵像在寒冷中测试着自己透明的心。
石龛像一个斗形状,依靠虚无而起,我演奏了一曲丝竹,让所有人都感到高兴。
忽然间谁开启了那古老的音乐,木叶在夜晚下的山泉旁飘动。

注释:

  • 颓云古石秋森森:描述了一个秋天景象,云雾缭绕,古老的石头显得更加幽静。
  • 半椽懒卧西溪深:描绘了一个人半躺在西溪边的悠闲状态。
  • 藏头既白:可能是人物的名字或者某种特征的体现,但具体含义不详。
  • 岩花寒证琉璃心:描述了岩石上的花朵在寒冷中依然保持透明晶莹的心。
  • 石龛如斗:形容石龛的形状像斗一样,可能指的是其大小或形态。
  • 一弄丝桐:形容弹奏乐器时的优雅姿态。
  • 百昌喜:指所有人因为演奏而感到喜悦。
  • 芒忽谁开太古音,木叶夜下琴泉水:这句表达了一种神秘的感觉,仿佛是某个人或事物唤醒了太古时期的音乐,木叶在夜晚下的山泉旁飘动。

赏析:
此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秋天的山水画。首句“颓云古石秋森森”设定了时间和地点的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深远的氛围。诗人通过“半椽懒卧西溪深”表达了与世隔绝、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这种生活态度也体现在后面的诗句中,如“岩花寒证琉璃心”和“一弄丝桐百昌喜”,都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之美的境界。

整首诗的结构也很有特色。每一句都围绕着一个中心意象展开,从自然景观到人物心理,再到社会感受,形成了一种层层深入的结构。这种结构使得诗歌既有视觉的美,也有情感的深度,使得读者能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