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株何年碎霹雳,嶙峋骨蜕苍龙脊。在手漓然毛羽轻,细理蹙波肤浅白。
日沈虞渊爝火息,忽然是物标灵迹。荧荧焱焱光怪生,洞达通明烛幽仄。
清冰一片悬秋空,返景金波摇水碧。又如白露泻银河,新月离三闪初魄。
照乘已后黄支珠,烛室谁推大秦璧。吾闻凡木韫真火,以水迫之或成石。
积精残焰不肯死,夺月骈星生玓瓅。大壑深潭夜将午,神宝高飞下雷雨,谁其致之白龙母。
于嗟乎握瑜怀瑾士岂无,每抱幽光化为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诗中的“夜光木歌”意指在月光照耀下,夜光木的影像显现出来,犹如一首优美的歌曲。下面是诗句和译文以及必要的关键词注释:

枯株何年碎霹雳,嶙峋骨蜕苍龙脊。    
在手漓然毛羽轻,细理蹙波肤浅白。    
日沈虞渊爝火息,忽然是物标灵迹。    
荧荧焱焱光怪生,洞达通明烛幽仄。    
    
清冰一片悬秋空,返景金波摇水碧。    
又如白露泻银河,新月离三闪初魄。    
照乘已后黄支珠,烛室谁推大秦璧。    
吾闻凡木韫真火,以水迫之或成石。    
积精残焰不肯死,夺月骈星生玓瓅。    
大壑深潭夜将午,神宝高飞下雷雨,谁其致之白龙母。    
于嗟乎握瑜怀瑾士岂无,每抱幽光化为土。    

译文:

  • 枯株何年碎霹雳:指枯死的树木在闪电的打击下破碎如同被炸裂。
  • 嶙峋骨蜕苍龙脊:形容树干像龙的脊背一样嶙峋且坚硬。
  • 在手漓然毛羽轻:手中的夜光木显得轻盈如羽毛。
  • 细理蹙波肤浅白:夜光木纹理细腻,仿佛波纹般起伏,表面呈现白色。
  • 日沈虞渊爝火息:太阳沉没时,微光中似乎能看到篝火熄灭的景象。
  • 忽然是物标灵迹:忽然间好像看到了某种神奇的迹象。
  • 荧荧焱焱光怪生:光影闪烁,产生奇异的光怪现象。
  • 洞达通明烛幽仄:光芒明亮,穿透黑暗照亮了阴暗的地方。
  • 清冰一片悬秋空:如同一块清澈的冰片悬挂在秋天的天空中。
  • 返景金波摇水碧:夕阳的余晖反射在水面上,金光闪闪的水波荡漾。
  • 又如白露泻银河:又好像是白露滴落,洒向银河。
  • 新月离三闪初魄:新月逐渐亮起,开始发出光辉。
  • 照乘已后黄支珠:夜光木的光泽可以照亮战车。
  • 烛室谁推大秦璧:谁能推开大秦(古代秦国)的宝璧。
  • 吾闻凡木韫真火:听说普通木材里面蕴藏着真正的火焰。
  • 以水迫之或成石:用水去压制它,可能会变成石头。
  • 积精残焰不肯死:积聚的精华和残余的火光不肯熄灭。
  • 夺月骈星生玓瓅:夜晚的明月与星星相互辉映,形成了璀璨的景象。
  • 大壑深潭夜将午:深邃的山谷在深夜时分也显得明亮。
  • 神宝高飞下雷雨:神奇的宝物从天而降,引发了雷雨。
  • 谁其致之白龙母:是谁创造了如此神奇的宝物?
  • 于嗟乎握瑜怀瑾士岂无:感叹那些拥有美德和才华的人并不稀少。
  • 每抱幽光化为土:每次触摸到这些美好的东西都会化为尘土。

注释:

  1. “枯株” - 枯槁的树木。
  2. “碎霹雳” - 闪电劈击。
  3. “嶙峋骨” - 形容树干像龙脊一般嶙峋且坚固。
  4. “毛羽” - 比喻树皮光滑,像有羽毛般柔滑。
  5. “细理” - 精细的纹理。
  6. “蹙波” - 波纹交错的样子。
  7. “清冰” - 比喻清澈透明的冰层。
  8. “黄支珠” - 古地名,这里指珍贵的夜光珠等珠宝。
  9. “烛室” - 照明室内。
  10. “烛室谁推大秦璧” - 谁能够推倒大秦的珍宝(即大秦的宝玉)。
  11. “吾闻” - 我听说。
  12. “凡木” - 普通的木材。
  13. “韫真火” - 蕴藏真正的火焰。
  14. “以水迫” - 用水去压抑。
  15. “玓瓅” - 一种美玉名。
  16. “大壑深潭” - 深深的山谷。
  17. “神宝” - 神奇而珍贵的宝物。
  18. “高飞” - 迅速上升。
  19. “下雷雨” - 引发了雷电交加的大雨。
  20. “白龙母” - 神话中掌管雨水的神祇。
  21. “于嗟乎” - 感叹词,表示惋惜或哀叹。
  22. “握瑜怀瑾” - 比喻拥有美好的品质和才华的人。
  23. “每抱幽光化为土” - 每一次触摸都化为了尘土。

赏析:

此诗通过夜光木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界和宇宙间的神秘与美丽。李白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夸张手法,通过对夜光木的描述,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神秘力量的敬畏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宏大,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是李白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