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村数家村,村东有老妪。
白发而蓬垢,新霜被昏雾。
自言良家子,归作刘家妇。
六十还缉麻,五十且织布。
省身少年日,条桑能上树。
年侵筋力薄,遂为儿子恶。
小儿弃种田,奢心趋瓦注。
大儿能作家,累累仓箧富。
前年岁除夜,萧萧风雪暮。
割羊酴美酒,妻孥各团聚。
健妇不放杯,娇儿不舍箸。
老物实耄荒,曾不值一顾。
馀命系微丝,淫淫涕沾污。
忆昔乳儿时,饥肠分雀哺。
新燕不辞巢,方知旧情误。
一妇前致语,劝妪妪且去。
老媪生三儿,今者邻家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它描绘了一位老妇人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同情和关注。以下是逐句释义:
高村数家村,村东有老妪。(首句)
高高的村庄中有几户人家,村东头住着一个老妇人。
白发而蓬垢,新霜被昏雾。(第二句)
她的头发已经白了,脸上满是尘土和污垢,新降的霜雾覆盖着她的身影。
自言良家子,归作刘家妇。(第三句)
她自豪地说自己是一个出身良好的女子,但现在却成为了刘家的媳妇。
六十还缉麻,五十且织布。(第四句)
六十岁时还在缝制麻布,五十岁时已经开始织布了。
省身少年日,条桑能上树。(第五句)
回想起年轻时,她能在树上摘桑叶。
年侵筋力薄,遂为儿子恶。(第六句)
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体力逐渐衰弱,最终变得不受欢迎,成了儿子们厌恶的对象。
小儿弃种田,奢心趋瓦注。(第七句)
孩子们不再耕种田地,而是追求奢华享受,将精力投入到其他事物上。
大儿能作家,累累仓箧富。(第八句)
大儿子能够成家立业,家里堆满了财物。
前年岁除夜,萧萧风雪暮。(第九句)
前一年除夕夜,外面飘着风雪,天气寒冷。
割羊酴美酒,妻孥各团聚。(第十句)
在新年到来时,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共享美食和美酒,家人团聚一堂。
健妇不放杯,娇儿不舍箸。(第十一句)
健硕的妻子没有喝酒,娇嫩的孩子也不愿离开餐桌。
老物实耄荒,曾不值一顾。(第十二句)
年迈的物品实际上已经失去了价值,人们不再关心它们的存在。
馀命系微丝,淫淫涕沾污。(第十三句)
剩下的生命如同一根细丝,泪水沾湿了脸颊。
忆昔乳儿时,饥肠分雀哺。(第十四句)
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饥饿的肚子像小鸟一样渴望食物。
新燕不辞巢,方知旧情误。(第十五句)
新来的燕子毫不犹豫地筑巢,这让人们意识到过去的情谊是多么的愚蠢。
一妇前致语,劝妪妪且去。(第十六句)
一位妇女上前劝告这位老太太离开这里。
老媪生三儿,今者邻家住。(第十七句)
老太太生了三个孩子,现在他们住在邻居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