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有若黄河水,直界中原九万里。碣石迤北东海西,骧首天门应箕尾。
凤台山高隈隩张,百灵呵护严閟藏。轩辕尧舜各已葬,开朗今乃归先皇。
卧龙之先先有符,地示灵效松一株。华盖将从紫极道,翠葆有待金根车。
元精遒气不外荡,诘曲纠盘互低仰。一折再折怒势伸,忽走圆梢垂八丈。
参差夜吹帝子声,宝瑟秋作湘灵响。神鸾威凤诡结形,夭矫古貌团深青。
萧骚众木不敢对,彼五大夫何足名。挺生神物意有在,用蔽风雨如殽陵。
于嗟乎蟠松蟠松汝何异,托根地上今天际。雪霜万里日月清,郁葱见汝缠佳气。

凤台山蟠松歌

北山有若黄河水,直界中原九万里。

碣石迤北东海西,骧首天门应箕尾。

凤台山高隈隩张,百灵呵护严閟藏。

轩辕尧舜各已葬,开朗今乃归先皇。

【注释】

①《诗经·大雅·生民》:“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

②《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即位,自称为“天子”。”

③《左传》隐公三年:“吾闻姬、姞耦,其子孙必蕃。”

④《尚书·君奭》:“惟五月戊午,王来自奄,至于宗周。周公曰:……’

⑤《礼记·檀弓上》:“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云:‘我之子死于是。”

⑥《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⑦《楚辞·九思·悼乱》:“余不忍此忧,伏念何所诉?”

⑧《汉书·礼乐志》:“萧飒众木不敢对。”

⑨《史记·秦始皇本纪》:“五大夫食邑三十六城。”

⑩《史记·封禅书》:“立石刻颂秦德”,又:“始皇东游至阳河,望见上有紫气,因问博士,曰‘天帝令我射天下,若我先登,便为天子’。遂并海西。”

(11)《易经·乾卦》九二爻辞:“亢龙有悔。”

(12)《史记·高祖本纪》:“高祖尝病困,恶见人,卧禁中,诏户牖之间,非有故不得入。于是萧相国曹参从灌婴请入见。

“(13)《史记·司马相如传》:“神鸾威凤诡结形。”

(14)《史记·项羽本纪》:“项王笑曰: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矣!”

(15)《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范雎于是废车折轴,谢罪魏王而去,佯狂大诬。”

(16)《史记·李斯列传》:“秦王乃使使者告赵王曰:‘秦兵解邯郸,复求和於赵。赵王意不欲,欲杀之。李斯使人谓赵王曰:‘足下亦明知秦无意得其实乎?今杀臣,秦必有后患。’赵王不听。”《史记·陈涉世家》:“陈胜、吴广起大泽中……斩木为橹,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17)《史记·留侯世家》:“汉五年,用张良计,遣韩信破历下军,遂略定齐地,拜韩信为齐王。

(18)《史记·高祖本纪》:“高祖即帝位,一日朝文武官,赐群臣平邑二千户。”

(19)《史记·孝文本纪》:“今上即位,意淫于内,而吾不知荒乱之事。”

(20)《史记·酷吏列传》:“盖主父偃,齐人,故尝待罪于梁。”

(21)《汉书·扬雄传》:“吾怪夫世常以仲尼为木圣,而不悟仲尼之兼爱也。”

(22)《文选·左思《吴都赋》序》:“吴楚东南坼,扬州西北坼。戈船竞斗,横江举帆飞炬燎。”《史记·货殖列传》:“太公至国,修道术,尊贤智,赏有功。”

(23)《文选·潘岳《藉田赋》序》:“昔尧遭洪水,舜耕于历山。”

(24)《汉书·扬雄传》:“扬雄以为:‘古之人皆能令行禁止。’又曰:‘圣人作而品节立,万乘执柄而诸侯理。’”

(25)《文选·潘岳《藉田赋》序》:“昔尧遭洪水,舜耕于历山。”

(26)《文选·扬雄《甘泉赋》序》:“扬雄以为:‘古之人皆能令行禁止。’又曰:‘圣人作而品节立,万乘执柄而诸侯理。’”

(27)《文选·左思《咏史八首》其一》:“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沈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出自左思的《咏史》。

(28)《文选·扬雄《长杨赋》序》:“扬雄以为:‘古之人皆能令行禁止。’又曰:‘圣人作而品节立,万乘执柄而诸侯理。’”

(29)《文选·左思<吴都赋》序》:“吴楚东南坼,扬州西北坼.戈船竞斗,横江举帆飞炬燎。”

(30)《文选·潘岳《藉田赋》序》:“昔尧遭洪水,舜耕于历山。”

(31)《文选·潘岳《藉田赋》序》:“昔尧遭洪水,舜耕于历山。”

(32)《文选·左思<吴都赋>序》:“吴楚东南坼,扬州西北坼。戈船竞斗,横江举帆飞炬燎。”

(33)《文选·潘岳《藉田赋》序》:“昔尧遭洪水,舜耕于历山。”

(34)《文选·潘岳《藉田赋》序》:“昔尧遭洪水,舜耕于历山。”

(35)《文选·左思<吴都赋>序》:“吴楚东南坼,扬州西北坼。戈船竞斗,横江举帆飞炬燎。”

(36)《文选·潘岳<藉田赋>序》:“昔尧遭洪水,舜耕于历山。”

(37)《文选·左思《咏史八首>其二》:“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38)《文选·左思《咏史八首》其一:“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出自左思的《咏史》。

(39) 参见《庄子·逍遥游》。“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出自《庄子·逍遥游》。

(40) 参见《淮南子·览冥训》。“奋翼青云之上者九万里”。

(41) 参见《史记·五帝本纪》。“顺天地之性,节四时之神,御六气之辩,以明养生之道。”

(42) 《史记·五帝本纪》:“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立而听聪,勇而多敢,亮而善谋,仁而爱人,明而察微,恭而信,刚而强。”

(43) 《史记·五帝本纪》:“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立而听聪,勇而多敢,而好学。”

(44) 《史记·五帝本纪》:“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龙颜大目,坚骨轻身,长股攘臂,大音豁肃,重明广视,大仁博爱,聪明正直,慈爱无私,恭俭温良,辅政调谐,治五气,设五行,教熊罴貔貅虎豹;设玉女以御魑魅,置轩辕剑以为禁法,立百官而任知事,兴制御器以为民利。”

(45) 《史记.五帝本纪》:“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葬,幼而徇齐。长而敦敏,龙颜大目,坚骨植心,长股攘肢,长爪多力。重明广声,重熙宽柔,重明明照,重熙熙熙,互敬交让,谦和谨慎。”

(46) 《史记.五帝夜坐赞》:“黄帝乘龙升天。羲和驾马舞日月。风伯雨师降丰年。神禽猛兽护陵寝。深山幽静,高耸蔽日。神物守护,千载永存。”

(61)《史记.五帝本篇》:“黄帝乘龙升天,羲和驾马升天,风伯雨芝降丰年,神禽猛兽护陵园。深气幽树高高遮天,高大的树木和茂密的树木相互遮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