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南许作萝村图,满纸为我扫古翠。秋林护石溪入云,一尺一寸期有味。
凿空构虚固以变,不妨古拙兼狂肆。沈冥黯淡妙入神,逼迫山鬼幽阴至。
用通大钧造物理,飞笔走墨臣行意。我有青藤杖,尝之山之垂。
我有乌角巾,尝临水之湄。盘阴傥遇息阴者,此卷卢胡笑所为。

【注释】

淑南:人名。

萝村图:即《萝村图》。

扫古翠:指用笔法勾勒出苍翠欲滴的山间景色,如同扫帚一样把古代的翠色画得更加生动。

秋林护石溪入云:在秋天的山林中,溪水绕山流淌,仿佛是守护着山中的岩石,让溪水流过石头流入云霄,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一尺一寸期有味:指画作的每一寸每一寸都要精心刻画,才能使画面更有味道。

凿空构虚固以变:指在创作过程中要善于创新,打破传统的束缚,创造出新的意境。

古拙兼狂肆:指作品既有古朴典雅的风格,又有狂放不羁的特点。

沈冥黯淡妙入神:指在作品中融入了深沉、寂静的氛围,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逼迫山鬼幽阴至:指作品让人感到山中的鬼怪都显得有些神秘,仿佛它们都隐藏在暗处,等待着被发现。

通大钧造物理:指通过理解自然的道理来创造艺术。

飞笔走墨臣行意:指用流畅有力的笔触来表达作者的思想。

我有青藤杖,尝之山之垂:指我拥有一把青藤制成的拐杖,经常在山中漫步。

我用乌角巾,尝临水之湄:指我佩戴着乌黑发亮的头巾,经常站在水边欣赏美景。

盘阴傥遇息阴者,此卷卢胡笑所为:指我在山中盘桓时,如果遇到一个休息的地方,我就会在这幅画上留下自己的痕迹,就像卢胡(一种乐器)在演奏时发出的声音一样。

【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描绘了一幅精美的山水画,充满了诗意和哲理。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山间的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同时,诗人还通过对自然的理解,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首句“易十六淑南许为我作萝村图”,点明了这首诗的背景和主题。淑南是一位画家,她曾答应诗人要为他创作一幅名为《萝村图》的山水画。诗人希望通过这幅画来表达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第二句“满纸为我扫古翠”,进一步描绘了画作的细节。诗人用笔法勾勒出山间的翠绿,仿佛要将古老的翠色画得更加生动。这一细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见解和深厚的绘画功底。

第三句“秋林护石溪入云”,描绘了山间的景色。在秋天的山林中,溪水绕山流淌,仿佛是守护着山中的岩石,让溪水流过石头流入云霄。这一画面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受,令人陶醉其中。

第四句“一尺一寸期有味”,表达了诗人对画作的要求。他希望每一笔每一寸都要精心刻画,才能使画面更具魅力。这反映了诗人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严谨态度。

第五句“凿空构虚固以变”,则展现了诗人的创作风格。他在创作过程中善于创新,敢于打破传统的束缚,创造出新的意境。这不仅体现了他的艺术才华,也展示了他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第六句“不妨古拙兼狂肆”和第七句“逼阳暗淡妙入神”,分别强调了作品的古朴典雅和狂放不羁特点。这两种风格的结合,使得画作既具有古典之美又不失现代之韵,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第八句“逼迫山鬼幽阴至”,进一步描绘了画作的神秘氛围。在作品中加入一些山鬼的形象,仿佛这些鬼怪都隐藏在暗处,等待着被发现,增添了画面的神秘感。

第九句“我用青藤杖,尝之山之垂”和第十句“我用乌角巾,尝临水之湄”,则展现了诗人的日常生活。他常常使用青藤杖和乌角巾,在山间或水中度过愉快的时光。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最后一句“盘阴傥遇息阴者,此卷卢胡笑所为”则是整首诗的总结。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如果在山中找到一个休息的地方,那么这幅画就是卢胡(一种乐器)在演奏时发出的笑声。这种幽默而诙谐的语言风格,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

这首诗通过对《萝村图》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自然的感悟。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间的美丽景色,用深邃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整首诗既富有诗意又充满哲理,值得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