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武河西渡,移民事可徵。
云沙埋魏郡,风雨暗巢陵。
汨没空三版,漂摇减百层。
犹闻原野外,春荐几沾膺。
【注释】
巢陵城:今河北沧州东南。
孝武河西渡:汉武帝元朔元年(前128),汉武帝在河套地区设置朔方郡,治所朔方,今内蒙古杭锦后旗西北。这里泛指黄河以西地区。
移民事:指西汉初年大规模迁往边地的移民屯田。
云沙埋魏郡:北魏太和年间(477—499),魏郡遭水灾,人民被迁徙,“云沙”暗喻水灾。
风雨暗巢陵:巢陵县为汉高祖刘邦所置,地处黄河中下游,地势低洼,易受洪水侵袭。
汨没空三版:淹没了三版土地。汨没,水淹;三版,土地面积单位。
漂摇减百层:洪水冲刷掉百层土,形容地势低洼,常遇洪水。
原野外:指原野上的农田。
春荐几沾襟:春天时祭祀用的几片布帛都湿透了,比喻农民遭受灾害,生活困苦。
沾襟:沾湿衣襟,形容悲伤。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通过描绘黄河两岸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全诗意境苍茫,情感深沉,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首句“孝武河西渡,移民事可征”,诗人开篇点题,指出了汉武帝时期大规模的移民屯田活动。接着,诗人通过描绘黄河两岸的自然景色,进一步展示了这一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云沙埋魏郡,风雨暗巢陵”,通过对魏郡和巢陵的描述,勾勒出了一幅水灾肆虐、民不聊生的画面,暗示了这些地区的民众正遭受着巨大的苦难。而“汨没空三版,漂摇减百层”,则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洪水对土地的破坏,以及人们生活的艰难。
接下来的诗句继续深化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未来命运的担忧。“犹闻原野外,春荐几沾襟”,诗人通过描绘原野上的景象,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却生活困苦的同情。最后一句“春荐几沾襟”,更是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悲痛之情。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黄河两岸的自然景色,又通过对比和夸张等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同时,诗中的关键词如“孝武”、“移民事”、“云沙”、“风雨”、“汨没”、“漂摇”等,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