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椽僻近栖霞寺,绕屋长松间丛佳。
旧家乔木存百年,儒素清芬传累世。
居贫芋栗尚能办,每为看花供客醉。
过桥数武香已闻,入门但见翻青翠。
含丹吐白殊蕴藉,不比春娇争献媚。
幽贞合伴月娥独,仙隐如偕商皓四。
地偏十扫俗喧嚣,人冷都饶秋气味。
渴呼茶茗倩儿童,醉倚芙蓉当姬侍。
花开酒好忆前年,雨散烟消余几辈。
攀援容我手斧持,封殖怜君角弓废。
商飙飒飒吹短鬓,日夕婆娑影相对。
当时玉貌是婵娟,此日霜华剩憔悴。
天上高寒归不归,山中偃蹇岁复岁。
浮名唾手时易去,清景留人兴堪继。
不须重九问明朝,眼底龙山即高会。
这首诗是邓孝廉在重阳节前一日,与友人朱楚亭和龙山书屋的同游。下面是对诗歌逐句的解释:
数椽僻近栖霞寺,绕屋长松间丛佳。旧家乔木存百年,儒素清芬传累世。
居贫芋栗尚能办,每为看花供客醉。过桥数武香已闻,入门但见翻青翠。
含丹吐白殊蕴藉,不比春娇争献媚。幽贞合伴月娥独,仙隐如偕商皓四。
地偏十扫俗喧嚣,人冷都饶秋气味。渴呼茶茗倩儿童,醉倚芙蓉当姬侍。
花开酒好忆前年,雨散烟消余几辈。攀援容我手斧持,封殖怜君角弓废。
商飙飒飒吹短鬓,日夕婆娑影相对。当时玉貌是婵娟,此日霜华剩憔悴。
天上高寒归不归,山中偃蹇岁复岁。浮名唾手时易去,清景留人兴堪继。
不须重九问明朝,眼底龙山即高会。
诗句解析及赏析
“数椽僻近栖霞寺,绕屋长松间丛佳。”
注释:简陋的房屋靠近栖霞寺,周围环绕着长满树木的院子。
赏析:诗中的环境描写营造了一种静谧、古朴的氛围,通过“栖霞寺”这一背景,展现了诗人与友人远离尘嚣的隐逸生活态度。“旧家乔木存百年,儒素清芬传累世。”
注释:故家的大树历经百年依旧茂盛,儒家的道德品质代代相传。
赏析:这里诗人表达了对家族历史的尊重和传承,同时也赞美了自然和文化的不朽。“居贫芋栗尚能办,每为看花供客醉。”
注释:尽管贫穷,但家中仍然可以种植芋头和栗子,常为客人提供食物以助兴。
赏析:这反映了诗人虽处困境但仍不失乐观的生活态度,也展示了他对家庭责任的担当。“过桥数武香已闻,入门但见翻青翠。”
注释:走过桥头几步就能闻到花香,一进门就可以看到满院翠绿。
赏析:诗人用“香”和“翠”来描绘庭院的自然美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含丹吐白殊蕴藉,不比春娇争献媚。”
注释:牡丹含苞待放,颜色红润而含蓄内敛;它不如同春日里盛开的花朵那样争先恐后地献媚。
赏析:通过对比,诗人赞美牡丹的高贵与从容,暗示了作者自身的品性。“幽贞合伴月娥独,仙隐如偕商皓四。”
注释:幽美的贞洁适合相伴月宫中的嫦娥,隐居的生活就像和商山四皓一样自由自在。
赏析:诗人通过对神话人物的引用,展现了自己的超然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地偏十扫俗喧嚣,人冷都饶秋气味。”
注释:住处偏僻,很少有人打扰,秋天的气息更加浓厚。
赏析: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安静环境的珍视,也体现了他追求心灵宁静的愿望。“渴呼茶茗倩儿童,醉倚芙蓉当姬侍。”
注释:想要喝茶,孩子们会拿来茶叶;喝醉了,就靠在芙蓉花下做侍女。
赏析:这些生动的细节描写让读者感受到诗人与友人间的亲密无间和生活中的欢乐时光。“花开酒好忆前年,雨散烟消余几辈。”
注释:花开时节酒正好,去年雨散烟消之后我们还有几位朋友。
赏析:通过对比过去的欢聚与现在的孤独,诗人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攀援容我手斧持,封殖怜君角弓废。”
注释:攀援植物需要我的双手来扶持;你爱惜的箭术被废止了。
赏析:这里的描述可能是一种比喻或者象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以及社会变革带来的影响。“商飙飒飒吹短鬓,日夕婆娑影相对。”
注释:商音悠扬,风吹乱了我的短鬓;日暮时分,影子在树梢上相互交错。
赏析:通过风和影子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界变化的感慨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当时玉貌是婵娟,此日霜华剩憔悴。”
注释:那时她的美丽如同月亮中的嫦娥,如今却只剩下憔悴之态。
赏析:诗人用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岁月变迁的哀愁。“天上高寒归不归,山中偃蹇岁复岁。”
注释:天空高远寒冷,是否回归?山中人曲折艰难,又是一年。
赏析:这里的“天”和“山”都是对生活环境的象征,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困惑和无奈。“浮名唾手时易去,清景留人兴堪继。”
注释:短暂的名利随手可得,而美好的景色能让人长久地感到愉悦和振奋。
赏析:这句诗传达出诗人对于名利看淡的态度,以及对于自然美景的珍视。“不须重九问明朝,眼底龙山即高会。”
注释:不必等到重阳节再去询问明天的事情;眼前的龙山就已经是一个盛大的聚会。
赏析:诗人以轻松的语气结束了整首诗,表达了对当下美好时光的满足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