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飙不暂息,惨澹昏复昼。
默坐兀若痴,出门逐朋旧。
循城绕而北,迤逦穿岩窦。
洲渚远苍苍,烟树疏帆逗。
黄叶蔽村坞,境转愈深秀。
灵宫闭寂寥,皇潭咽寒溜。
披榛往迹湮,登眺倚层构。
沈抱郁未舒,远愁动奔凑。
薰弦閟余响,玉立万峰瘦。
杳杳苍梧云,不见重华狩。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要点,然后结合全诗内容,从炼字、修辞等角度进行具体分析。
“惊飙不暂息,惨澹昏复昼”,这两句是说秋风吹拂不息,天色昏暗如昼。“惊飙”是狂风的意思,“惨澹”是昏暗的样子,“昼”是白天的意思,这里指秋天,写出了秋风的猛烈。“默坐兀若痴,出门逐朋旧”的意思是:默坐呆若木鸡,出门追逐朋友。这是说诗人在秋风的吹拂下,感到有些凄凉,于是闭门不出,独自坐在家里发呆。
“循城绕而北,迤逦穿岩窦。洲渚远苍苍,烟树疏帆逗。黄叶蔽村坞,境转愈深秀。”意思是:沿着城墙向北走,一直穿过山间小道。洲渚远远望去苍苍莽莽,烟雾弥漫,船帆稀疏地点缀着水天一色。“洲渚”是水中的小陆地的意思;“岸”是岸边的意思;“烟树”是指树木上的云雾,“疏帆逗”是说船帆稀疏地点缀在水面上,“逗”是点缀的意思。
“灵宫闭寂寥,皇潭咽寒溜。”意思是:灵宫关闭寂寞冷清,皇家池塘水声潺潺。这里用“灵宫”、“皇潭”形容景物之幽静,也暗示作者内心的孤独。
“披榛往迹湮,登眺倚层构。”意思是:踩着野草前进足迹已经消失,登上高楼眺望景色令人陶醉。“披榛”就是踩着野草前行的意思。
“沈抱郁未舒,远愁动奔凑。”意思是:内心压抑郁闷不能舒展,忧愁牵动思绪纷至沓来。“沈抱”是压抑的意思,“郁未舒”指心中压抑的感情没有完全舒展开来,“思动奔凑”是说愁思纷至沓来,像急流一样涌上心头。
“薰弦閟余响,玉立万峰瘦。”意思是:古琴声悠扬不绝,群峰挺拔瘦削如玉。“薰弦”即指古代弹拨乐器瑟的声音,“閟”是闭藏的意思;“玉立万峰瘦”是说山峰耸立,像玉一样挺拔,群峰之间有如纤细的线条。
最后两句是写诗人登上虞山高处后的感受:“杳杳苍梧云,不见重华狩。”意思是:苍茫的云彩笼罩着远处的苍梧山,再也看不到黄帝出游狩猎的情景。“杳杳”是遥远的样子;“苍梧云”是传说中黄帝游五岳时所乘的车子叫苍龙车,又叫苍梧云;“不见重华狩”中的“重华”指黄帝。
【答案】
译文:
秋风呼啸不停息,天色昏暗似白昼。
沉默坐着呆若木鸡,出门追赶老朋友。
沿城墙向北行走,一直穿过山间小道。
洲渚远远望去苍苍莽莽,烟雾弥漫船帆稀疏点缀在水天一色中。
黄叶遮蔽村落的边头,景色更显优美秀丽。
灵宫关闭寂寞冷清,皇家池塘水声潺潺。
踩着野草前进足迹已经消失,登上高楼眺望景色令人陶醉。
内心压抑郁闷不能舒展,忧愁牵动思绪纷至沓来。
群峰挺拔瘦削如玉,古琴声悠扬不绝。
苍茫的云彩笼罩着远处的苍梧山,再也看不到黄帝出游狩猎的情景。
赏析:
这首诗写于乾隆四十年(1775)秋杪。当时邓湘皋已辞官回乡,孙冶山家弟则随同出游。诗人与友人一起登上虞山,观赏秋色,并抒发了自己内心的苦闷情绪。
此诗前四句写景。首联点明季节为初秋,风起萧瑟,天气阴沉,日短夜长,给人以凄冷之感。中间三连句写景,写诗人站在虞山上极目远望所见:山峦起伏,烟树迷离,江上烟波渺渺,舟行其间。这组意象构成了一幅秋日山水图画。颔联以景衬情,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内心的悲凉之情。尾联写情。诗人登高望远,心绪难平,于是借吟咏古人名篇《九辩》中的诗句来抒写自己的感情:“悲哉乎,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主要采用比兴手法。“苍梧云”“重华狩”都是传说中的典故。《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海内有方壶、方丈、蓬丘三山,蓬莱山在北海之中,仙人之所常居。”郭璞注:“方丈、员山之端耳……言其大也。”《尚书·禹贡》:“厥贡惟金三品:瑶琨作贡。”孔颖达疏:“昆仑山有玉台、玉楼,所谓方壶、方员之山也。”《淮南子·览冥训》载:“帝颛顼葬于穷石之上……”“重华”指黄帝,相传黄帝曾乘龙驾云出游。这些传说都与“苍梧云”有关。因此诗中有“不见重华狩”之语。“重华狩”指黄帝出巡狩猎之事。“不见重华狩”即指看不见当年黄帝巡行的壮丽场面。诗人以“苍梧云”暗喻自己隐居山林,不愿为政的思想。
此外还采用了夸张手法。诗人登上虞山高处之后,看到远处苍茫的云影遮没了苍梧山,又看到了烟波浩渺的江面,这都使读者感到景色更加优美秀丽了。这种描写既烘托了诗人的心情,又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