陡绝舆夫肩,高出飞鸟翼。
鸟飞有时集,夫无半岩息。
半岩欲倾泻,可下不可立。
一舆直压肩,扛举万钧力。
奚翅上山劳,舆如牵井汲。
匪徒夫力竭,舆中亦危仄。
上苦缒城升,下防倒箧出。
漠漠舆帘外,茫茫海难测。
謦欬生风雷,吹落杳无极。
以手障舆帘,不敢一转侧。
兢兢坐如塑,自午洎日入。
岭尽官吏迎,乃得下舆揖。
【诗句解读】
第一句:自福宁旋省度白鹤岭
- 注释:“自”表明这是某人的行为或状态。“福宁”是地名,可能是一个地点或机构的名称。“旋省”可能是指返回或暂时停留。“度白鹤岭”说明这是在某个地方通过或者经过一座名为白鹤的山岭。
- 赏析:这句诗描述了诗人从福宁(可能是一个地方或机构)出发,前往通过或经过一座名为白鹤的山岭的情况。
第二句:陡绝舆夫肩,高出飞鸟翼
- 注释:这里的“陡绝”形容山路陡峭,难以行走。“舆夫”是古代指轿夫,即抬轿子的仆人。“肩上”强调了轿夫的肩膀被压得很紧。“高出”和“翼”都是用来形容高度,突出山岭的高峻。
- 赏析:这两句描绘了山岭的高度给行人带来的不便,特别是对于轿夫来说,高峻的山岭使他们的肩膀感到压迫。这种描述传达了一个艰难而挑战性的场景。
第三句:鸟飞有时集,夫无半岩息
- 注释:“鸟飞有时”指的是鸟类飞翔时可能会聚集在一起,但这里强调的是偶尔会有鸟类聚集。“夫无半岩息”则表达了轿夫们没有时间休息,总是在忙碌中前行。
- 赏析:通过对比鸟群的短暂休息与轿夫的持续劳作,这两句诗突出了人与自然的不同生活方式。
第四句:半岩欲倾泻,可下不可立
- 注释:“半岩”指的是山路中的一部分斜坡。“倾泻”形象地描述了山石滚落的情景。“可下不可立”意味着在这样的斜坡上站立非常危险,只能走而不能停。
-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山中的险峻地形,强调了行进中的危险和不确定性。它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以及行走在自然中的谨慎。
第五至第八句:一舆直压肩,扛举万钧力
- 译文:一驾车辆直压肩,承载着千斤的力量。
- 赏析:这里通过夸张的手法来表达轿子的重量之重和轿夫们承担的重担。
第九至第十二句:奚翅上山劳,舆如牵井汲
- 译文:即使上山也非常劳苦,就像拖着一口井一样。
- 赏析:这几句进一步强调了山行的艰辛,比喻为拖曳一口井,生动地描绘了旅途的辛苦。
第十三至第十六句:匪徒夫力竭,舆中亦危仄
- 译文:不仅仅是轿夫累得筋疲力尽,连车子本身也变得摇摇晃晃。
- 赏析:这两句描绘了由于过度劳累,不仅人感到疲惫不堪,连乘坐的轿子也出现了倾斜不稳的状况。这种描写传达了一种艰苦且不稳定的行进环境。
第十七至第二十一句:上苦缒城升,下防倒箧出
- 译文:上面要攀爬城墙才能上去,下面又担心箱子会掉下来。
- 赏析:这两句描述了旅途中的两个主要危险:一是必须攀爬城墙以到达高处,二是担心下方物品掉落。这不仅增加了旅途的风险,也展示了古代人们应对困难的智慧和勇气。
第二十二至第三十四句:漠漠舆帘外,茫茫海难测
- 译文:外面的马车帘幕显得如此渺小,大海是如此辽阔且不可测。
- 赏析:通过将外部空间的马车帘幕与广阔无垠的大海相比,诗人强调了旅途中的微小与无限之间的对比,同时传达了旅行者对未知的恐惧和对海洋的敬畏。
第三十五至第四十四句:謦欬生风雷,吹落杳无极
- 译文:他咳嗽时竟能生出风雷,令人不禁怀疑他的咳嗽是否真实。
- 赏析:这里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一个人物的惊人能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其行为的怀疑和惊叹。这种描写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和神秘感。
第四十五至第四十八句:以手障舆帘,不敢一转侧
- 译文:用手遮住轿帘,因为不敢稍微转动一下身体。
- 赏析:这句诗意地描绘了轿夫在行进过程中小心翼翼,避免任何可能导致事故的动作。这种描写体现了他们对安全的极度重视。
最后四句:兢兢坐如塑,自午洎日入
- 译文:小心翼翼地坐着,就像雕塑一样,从中午一直坐到太阳下山。
- 赏析:这几句表达了轿夫们在长时间的旅程中的耐心与坚持。他们像雕刻般一动不动,展现了他们在艰难环境中的耐力与毅力。
第四十九至第六十二句:岭尽官吏迎,乃得下舆揖
- 译文:当山岭的尽头处有官员前来迎接时,才得以下车行礼。
- 赏析:这两句讲述了旅行最终的成功结束,象征着旅途中的挑战与努力终于得到了回应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