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房列肆养新花,傍水湘帘映日斜。
白首禅心无着处,荼蘼香里晒袈裟。
壬午仲夏,与项伊泰游吉祥寺后范罗赭山林亭诸胜。
僧房列肆养新花,傍水湘帘映日斜。
白首禅心无着处,荼蘼香里晒袈裟。
注释:
壬午:即农历五月十五日,为佛生日。仲夏:夏季第二个月份,指五月初至七月中。吉祥寺:在今江苏扬州。范罗山:在今江苏苏州。赭山(zhu4山):在今江苏南京南郊。茶蘼:即酴(tú)縻,一种花卉,花初开时白色,后渐变红,故名。荼靡:荼的别名。这里借荼靡形容盛开的花。僧房列肆养新花:僧房排列着各种商店,出售新的鲜花。列肆:排列着各种店铺。
傍水湘帘映日斜:靠近江水边的湘帘映照着斜阳。傍:贴近。湘帘:湘江的水帘,这里指江边的帘幕。映:反射。斜:倾斜。
白首禅心无着处:年老的禅宗僧人没有固定的住处。白首:头发已白,指年纪已高的人。禅心:指佛教禅宗之心。无着处:没有固定的处所。
荼蘼香里晒袈裟:荼蘼花开时散发出浓烈的香味,僧人在香气中晒洗袈裟。荼蘼:荼蘼花,一种花卉。晒袈裟:晾晒僧衣。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夏日风景的诗作。诗人在炎热的仲夏时节与友人一起游览吉祥寺后的自然风光,包括山亭、寺院等美景。诗中的僧人以经营商贩的姿态来迎接游客,而他们却在寺庙旁的湘帘下享受着阳光和花香。
此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文环境,展现了一个宁静和谐的画面。诗中的僧人似乎与世俗隔绝,过着简朴的生活,他们在自然环境中找到了内心的平和与自由。这种生活态度体现了禅宗的精神追求,即超脱世俗,寻找内心的安宁。
诗中的“荼靡”一词不仅指荼蘼花,也暗指那些被阳光照耀下的僧侣和他们的僧袍。僧人在阳光下晒洗袈裟,象征着他们洗净心灵,回归本源。同时,“荼靡香里”,也暗示了佛教禅宗的意境与哲理,即万物都有其存在的美,即使是最普通的花也能散发出独特的香气,让人陶醉。
这首诗通过对夏日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诗人用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将这种生活态度表达得淋漓尽致,给读者以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