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云如曳絮,天际送新凉。
暮雨残花径,秋星淡草堂。
漏知前夜短,愁比去年长。
谁复高楼上,秦筝响未央。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理解诗句含义及作者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将诗歌分解为几个部分,逐句解释,再根据题目要求和提示信息给出答案。“新秋”意为秋天刚到的时候,“薄云如曳絮”中的“薄云”指的是初秋的云彩,薄薄一层像被风吹拂的白色纱巾;又如“曳絮”,指云层低垂、飘浮不定的样子,用来形容云彩的轻盈和飘逸。“天际送新凉”,是说秋天到来的时候,天气渐渐变凉了,天空中的云朵也慢慢飘散开。“暮雨残花径,秋星淡草堂”意思是傍晚时分,雨水打湿了残留在小路上的花枝,星星点点的光芒照映在这间秋夜的草堂之上。“漏知前夜短,愁比去年长”,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年华老去的感伤之情,即时间过得很快,自己的青春岁月已逝去。“谁复高楼上,秦筝响未央”,意思是:又有谁会再次在高楼之上弹奏起《秦筝》呢?“未央”是指古代宫城名,汉长安城内有未央宫。此诗描写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答案】
译文:初秋的天空,云儿轻轻飘荡。天边传来一阵阵新凉的气息。黄昏的细雨淋湿了我那残留的小径上的花瓣,星星点点的光芒照亮着草堂。我知道前一夜的钟声敲得更晚一些,我的忧愁却比以往更长久。我又在哪里,能再听到高楼上奏响的《秦筝》曲调呢?我独自伫立在那高高的楼阁之上,听着那悠扬的《秦筝》乐曲。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初秋时节,诗人站在高楼之上,望着茫茫的天空和远处的天际线,感叹自己青春岁月的消逝。“暮雨残花径”,“暮雨”点明时令,渲染一种凄清气氛;“残花径”写出了落花满地,春去秋来的景象。“秋星淡草堂”,“秋星”即秋夜的星光暗淡,“淡”字写出了夜色之淡。“草堂”点出诗人所居之处,表现出诗人的寂寞孤独之感。“漏知前夜短”,“漏知”即知道的时间很短,“前夜短”暗示诗人对青春易逝的惋惜。“愁比去年长”,“愁”是诗人内心的情感,而这种愁绪却是比往昔更加沉重,更能触动诗人的心弦。“谁复高楼上,秦筝响未央”。“秦筝”即秦地制作的古筝,是古代乐器中的一种,“未央”指未完或未尽。“谁复”即没有人再能够,意指无人再来弹奏。“秦筝响未央”既指音乐的演奏尚未结束,同时也暗含着诗人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哀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