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璋煜
【译文】 高高的屋檐下,滴水声潺潺。庭院里树发新芽,春风拂面暖。我们几个朋友在一起,苔藓和青石一样。你骑着马进来,门庭气度宽宏。汉朝的礼仪还保持古法,而秦国的语言难以翻译。我挥笔作诗,文采飞扬如旋起的蓬草。年轻时才思敏捷,文名远播天下。兄长被选入玉堂,持节勤劳为官。相见很高兴,交谈愉快。他的诗辞藻华丽,气势恢宏。感叹岁月流逝,神游东海东。 【注释】 1. 赠:赠送 2. 朝鲜进士:指朝鲜国的进士
这首诗是赠给一位朝鲜进士的,表达了诗人对他学问和品德的赞美。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我闻都平壤,郭外山嶙峋。上有胥余墓,礼义牖斯民。 (我听说)首都平壤,(城外)群山高峻。(那里有)胥余的坟墓,(他提倡)礼义来教化百姓。 2. 八条虽半佚,人悫俗则淳。谁与绵道续,圃隐超等伦。 (虽然只有八条法令)有些已经遗失了,(但只要人们)保持诚实,风俗就会变得淳朴。谁能继承这条道路
注释: 1. 沃沮高句骊,旧隶朝鲜地。 (“沃沮”是古地名,“高句骊”是古代一个民族名,后来成为国家) 2. 南闾并右渠,四部汉所置。 (“南闾”和“右渠”都是指地方的统治者,“四部”指的是四个区域,“汉所置”是指汉朝设立的行政区划) 3. 曩读班范书,略能观大义。 (“曩”是过去的意思,“班范书”是古代的一种书籍,“大义”是指主要的意义或道理) 4. 览兹箕田图,画井食其利。
【注释】 都门:京都。宫生爽斋:宫生,即宫生爽斋,作者友人名。爽斋是其书房名。归里:回乡。宁知:怎料。相依:互相依存。怜拙:同情我的愚拙。濒去:即将离去。校(jiào)秘笈:校对《秘笈》。征衣:出征时所穿的服装。地逢旧雨:在路上遇到了老朋友。传话:捎信。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与友人宫生爽斋分别之际,有感而发,写下这首诗。诗人在京都与友人告别,临行之际,感慨良深,情意殷切
注释: - 高堂欣撰杖,稚子解牵裾。 - 高堂:指父亲或长辈的家,也泛指家门。 - 撰杖:持着拐杖。 - 稚子:幼小的孩子。 - 解:懂得。 - 牵裾:拉着衣角。 - 这句的意思是:家中的父亲高兴的拄着手杖,孩子已经能拉着他的衣角了。 译文: 在都门(今北京)冬日送别宫生爽斋回家,其二 高堂欣欣喜,幼小的孩子已能拉父亲的衣角。 为拓山中碑,书架上的书被重新排列。 谁能禁小别,转使羡慕家居生活。
高斋响檐溜,庭树生春风。 繄予二三子,苔异岑则同。 君乘果下马,入门气冲融。 汉仪制仍古,秦语译难通。 挥毫传四座,奋迅如旋蓬。 壮年文采绚,簪裾世业崇。 乃兄玉堂选,持被勤在公。 晤言幸良觌,藻咏凌秋空。 感兹发遐想,神游东海东
不作三年聚,宁知一别难。相依怜拙宦,濒去劝加餐。 秘笈谁同校,征衣念汝寒。地逢旧雨,传话报平安。
高堂欣撰杖,稚子解牵裾。 为拓山中碣,还排架上书。 谁能禁小别,转使羡家居。 记取春冰绊,临风正跂余。
李璋煜是清代的金石学家,同时也是一位进士和官员。他以其对金石学的研究与传播、政治生涯以及诗词创作闻名,其生平事迹在清代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李璋煜(1784—1857),字方赤,一字礼南,号月汀,山东诸城人。作为金石学家的女婿,他在学术研究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尤其是在金石学领域有诸多贡献。他倡导并组织京城中的文友聚集唱和,主持校勘了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从而成为当时文化界的翘楚。
李璋煜是清代的金石学家,同时也是一位进士和官员。他以其对金石学的研究与传播、政治生涯以及诗词创作闻名,其生平事迹在清代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李璋煜(1784—1857),字方赤,一字礼南,号月汀,山东诸城人。作为金石学家的女婿,他在学术研究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尤其是在金石学领域有诸多贡献。他倡导并组织京城中的文友聚集唱和,主持校勘了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从而成为当时文化界的翘楚。